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新竹靖廬走入歷史 竹市府邀日本匠師協助修復古蹟

中廣新聞網

更新於 16小時前 • 發布於 16小時前
新竹靖廬在戒嚴時期由警總管理,也增添神秘色彩。(圖:文化局提供)
新竹靖廬在戒嚴時期由警總管理,也增添神秘色彩。(圖:文化局提供)

新竹靖廬曾經是全台規模最大的大陸偷渡客收容所,在兩岸關係一度解凍,加上大陸民眾生活條件改善後,大陸偷渡客已成為歷史名詞。被列為市定古蹟的新竹靖廬,其實是台灣現存神社中社格最高者,整個園區內現有4棟古蹟建物,市府規畫第一期修復工程於去年十月開工,市府也將邀請日本神社寺廟修復的工匠師及古蹟修復專業顧問,於七月底來台,共同參與神社修復與技術交流。

市府指出,新竹神社社格為國幣小社,是台灣現存神社中社格最高者,建造工法精緻且繁複,修復難度極高。市府共規畫三期修復工程,並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李長蔚所率領的團隊合作,邀請日本專門修復神社寺廟的宮大工匠師參與,將有助於釐清修復細節,並對後續的修復工程奠定專業基礎。

新竹靖廬內的行政中心,是園區內最完整的古蹟。(圖:文化局提供)
新竹靖廬內的行政中心,是園區內最完整的古蹟。(圖:文化局提供)

市府文化局說明,新竹神社建於1918年,1940年擴建為目前的規模,並於1942年由原本的縣社升格為國幣小社,設計師為森山松之助、八板志賀助、手島誠吾,建物配合台灣多雨氣候及新竹地區的強風,設計出具有新竹在地特色的新竹神社。

據了解,由於新竹神社位於新竹市客雅山,佔地5公頃,在戒嚴時期由警總管理,也稱為新竹靖廬,80年代初期大陸偷渡客來台淘金,靖廬也成為全台收容規模最大的收容所。之後兩岸關係解凍和大陸經濟起飛,靖廬則變身為外國人民收容所。新竹市政府收回後,將靖廬規畫為文化園區,也開始著手進行整修,希望將文化園區還給市民休憩之用。(彭清仁報導)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