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科技問世,低軌衛星迎來新紀元。本刊調查,有別於科技狂人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Starlink)採取以量制勝,一次發射多顆衛星來避免通訊死角,新崛起的美國新創公司AST SpaceMobile則採可折疊式的衛星設計模式,單顆衛星覆蓋範圍可媲美200顆星鏈低軌衛星,消費者還能在無需添購新手機的前提下,直接連接衛星訊號,進行語音及視訊通話。這項創新的衛星技術背後,有台灣廌家科技的一份貢獻。
2024年9月12日美國時間凌晨4時,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的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升空,噴出刺眼火光與大量煙霧,而同時搭載升空的還有AST SpaceMobile(下稱AST)的5顆藍鳥(BlueBirds)商業衛星,此一成功發射,讓AST投資者與供應商驚嘆連連。此刻,來自台灣的新創公司廌家科技(下稱廌家),因名列受邀供應商名單,也被寫進低軌衛星發展歷史中。
「衛星發射當天,現場聚集了1,000多人,非常熱鬧。我們凌晨兩點多被接到活動現場,4點看衛星發射,7點又被送回飯店。」當天就在現場的廌家董事長游素冠難掩興奮地說,短短5個多小時的緊湊行程,令她永生難忘。
其實,在全球低軌衛星產業中,AST的藍鳥衛星被視為能挑戰馬斯克星鏈(Starlink)的新技術。據AST官網指出,每顆藍鳥衛星展開後約七百平方英尺,足夠停下六台大型轎車。現在AST正在開發下一代藍鳥衛星,面積將會是原本的3倍大,並提升10倍的數據容量。
AST的崛起攪亂低軌衛星產業一池春水,AST成立僅8年便獲得美國FCC初步運營授權,包括AT&T、威訊通訊(Verizon)、樂天電信和Telecom等,全球已有近五十家電信合作夥伴,實力不容小覷。去年,AST更獲得谷歌(Google)、AT&T和沃達豐(Vodafone)總計約1.5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並與Google簽訂協議,在安卓(Android)設備上合作開發、測試和實施SpaceMobile網路連接計畫,以強化手機直連衛星通訊技術,而協助AST發展藍鳥衛星的幕後功臣之一,正是來自台灣的廌家。
本刊調查,廌家主要負責提供AST用於低軌衛星的線纜、連接器、PCB版及電池模組相關方案,協助AST進行部分零組件垂直整合方案。
廌家技術長劉定宇說道,低軌衛星運行在離地面670到700公里之間,這個高度暗藏許多宇宙射線、氧原子等,而衛星約一個半小時就要繞地球一圈,相當於每秒跑8,000公尺,以極快速度撞擊氧原子,故飛行過程中,線纜外露處的保護要做得很好;同時,如何將線纜放到衛星內、怎麼拗折、角度大小,也都是研發重點。
說起廌家的競爭優勢,劉定宇自豪地說,AST於2022年發射的第一顆衛星,裡面就有廌家的線纜和連接器,這些東西已在太空中運作3年,至今還沒出問題。
話音剛落,游素冠突然拿起一條用在太空的傳輸線纜,半開玩笑地說:「我常常說這一條(傳輸線)像白帶魚, 你看那個頭(尾)兩端,裡面接著高速PCB板電路,而且板子很小(約指頭大小),就已塞滿了68個接腳(pin)。」
針對低軌衛星產業的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通訊與智慧聯網系統研究部研究員楊欣倫認為,Starlink本身有火箭,且已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網路相當穩定,會有越多人使用,仍較具優勢;AST是新創公司,須迅速找到客戶來創造收益,方能維持衛星發射需求。
「太空是燒錢的產業,大者恆大。」楊欣倫直言,但以電信商、政府角度來看,當然不希望Starlink一家獨大,而是能分給其他公司一些機會,AST是否能因此站穩腳步,值得觀察。
更多鏡週刊報導
低軌衛星新紀元1/太空環境超惡劣 廌家科技量身打造線纜、連接器讓美廠心服口服
低軌衛星新紀元2/確保零下270度也能穩定運作 廌家超前部署量子電腦極低溫線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