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彭博:亞洲國家對中國也有不滿 樂見川普削弱北京主導地位

上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王能斌
彭博專欄作家認為,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額關稅,有助削弱中國在亞洲貿易的主導地位,從而提高獲得亞洲盟友支持的可能性。(資料照片/美聯社)
彭博專欄作家認為,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額關稅,有助削弱中國在亞洲貿易的主導地位,從而提高獲得亞洲盟友支持的可能性。(資料照片/美聯社)

眾所周知無論在何種形式的衝突之中,涉入的各方都會竭力拉攏盟友,試圖壯大勢力提高贏面,對於美中之間的貿易戰而言也是如此,外媒因此分析認為,美國總統川普雖祭出「對等關稅」,惹毛不分敵友的多數國家,但其幕僚深諳箇中道理,因此正把握90天暫緩期,與各國展開貿易談判,避免造成更大的影響,且即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周積極出訪,試圖在貿易戰中拉攏盟邦,但中國在貿易領域所造成的威脅遠大於美國,因此不少亞洲國家最終似乎會樂見中國蒙受重挫。

彭博專欄作家夏爾瑪透過專文指出,雖然川普(Donald Trump)就任後的一連串操作影響之下,亞洲國家對於華府的信任程度大幅下降,但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正利用爭取到的90天「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暫緩期,試圖找回盟友的信任,形成圍堵中國擴張的力量。

但在此同時,北京自然不會錯過國際對華府信任大幅下滑的時機,急忙出手爭搶盟友的支持,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上周接連出訪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3國,並且獲得前述3國的熱情款待,就是最佳例證;然而報導指出,即便在目前局勢下,北京暫時獲得部分國家的歡迎,但長期而言,中國在貨物流通以及製造鏈的宰制地位使亞洲國家不滿情緒高張,因此美國若能利用關稅削弱中國主導能力,似乎會是亞洲國家所樂見的發展。

報導表示,在產能遠高於市場需求的情形下,中國商品不斷向國際市場傾銷,光是在印尼,去年就造成至少8萬名紡織、成衣產業工人失業,且未來預期受到影響的人數將會更多。

因此,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貿易手段所造成的真正傷害恐遠高於此,若要計算檯面上的失業數字,只要蒐集相關數據就可完成,但尚未出現,卻因此消失的工作機會則難以統計。報導指出,多年來試圖掙脫北京影響力的亞洲新興市場,對於發展同時感到憂心與惱怒,深怕新興市場所擁有,包括低薪資以及產業激勵政策在內等優勢,在中國這個貿易超級強權,把資源挹注在利用投資與出口維持經濟成長的決心之下不堪一擊。

雖然例如越南在內的部分經濟體,在過去因為與中國供應鏈進一步整合而獲得利益,但其領導人也明白這樣的策略存在代價,且沒有人認為這樣的聯繫,能夠和與美國公司、投資者以及市場之間的良性關係相比擬。

因此,報導認為抱持此類立場的國家,能夠形成一個旨在打破以中國為主的貿易模式,但由於亞洲國家對於和中國脫鉤的態度差異極大,因此華府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各國的立場與需求,進而提供具有誘因的條件,並且與亞洲盟友建立公平、包容且優質的夥伴關係,從而形成將中國排除在外,可令美國受益的貿易聯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