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教宗方濟各辭世 學者:繼任者將續推前進中國政策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16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 程寬厚採訪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去世,享壽88歲。由於方濟各生前力推前進中國政策,任內甚至推動教廷和中國簽訂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並3度續約,雖然一定程度解決了天主教主教在中國任命的爭議,但也為此付出代價,遭外界批評漠視中共侵害人權,如今方濟各逝世,學者認為,基於對中國廣大信徒的牧靈和傳福,新任教宗儘管在做法上會不一樣,但應該仍會繼續前進中國政策。

方濟各的中國夢 推動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辭世,享年88歲。在任12年間,方濟各和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不同,力行前進中國政策,甚至成功推動了教廷和中國在2018年簽訂了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並3度續約,一定程度解決了天主教主教在中國任命的爭議,也就是允許中國天主教愛國教會在地方教區提名主教候選人,再經梵蒂岡審查,教宗則保留最終任命權。

教廷希望藉由讓中國政府在主教提名過程中擁有一定參與權,以換取天主教地下教會能在中國化暗為明,影響更多信徒,而這個協議也讓梵中關係,在方濟各任內的12年可說大幅提升。

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張孟仁說:『所謂的臨時協議可以成行,原本主教任命協議的權力,一定是在教宗手上教宗可以任命,全球各個教區的主教任命權,都是在他手上,但是方濟各他願意跟中共共用,所以中共看到他的退讓,中共也願意釋出善意,中共我要了裡子,我提供名單,然後你再從名單裡面去圈選,我讓教廷獲得了面子,然後兩邊就這樣子繼續可以走下去。』

為維持梵中關係 教廷對中國人權侵害沉默不語

只是梵中這種基於你進我退或我退你進的「和諧」關係,卻常是教廷扮演退讓者的角色,也讓外界多所批評,尤其為了和中國維持良好的關係,方濟各對中國的人權問題多半避而不談,像香港的反送中,或是榮休主教陳日君被香港當局以勾結外國勢力罪逮捕,方濟各都沉默不語,低調以對。

方濟各的務實主義 形成雙標反造成內傷

中華基督徒新媒體協會秘書長邱慕天在接受央廣「為人民服務」訪問時就指出,方濟各這種務實主義的做法,完全呈現了梵諦岡的雙重標準,反而對自己造成很重的內傷。

他說:『那梵諦岡一旦在這邊選擇了務實主義之後,我們就碰到更多的麻煩,就是當中國共產黨他們做出很多打壓行動的時候,你現在變成你不敢譴責,你不敢講話,因為你怕你們好不容易建立起這個薄弱的互信的紐帶,因此就破碎了,因為你怎麼可以去罵共產黨呢?可是任何世界上的民主國家領袖,任何國家的問題都是可以批評,那為什麼到中國你就批評不得呢?那為什麼你還可以前面那麼嚴厲去批評歐洲啊批評美國這些領袖呢?所以這個雙重標準都是它最大的內傷。』

前進中國路線 勢必引發新教宗檢討和辯論

只是當方濟各時代結束後,梵中關係是否會出現變數?張孟仁分析,過去梵中關係的互動中,梵諦岡對中國釋出的善意,似乎並沒有到中國相對等回應,包括中國並沒放鬆宗教中國化的政策,也不允許聖經可以傳播,甚至還2度違反協議任命主教,儘管他認為,新上任的教宗必然會對此進行檢討和辯論,但前進中國路線卻仍然會持續下去。

張孟仁說:『新的教宗上來之後,勢必他會去檢討方濟各釋出善意這麼多,那中國的宗教中國化,似乎還是沒有放鬆的狀態,以及聖經的傳播還是有遭到打壓 ,他應該會繼續去進行檢討,所以中國路線的辯論,一定會出現新教宗的任內,但中國路線我覺得一定會持續,畢竟把中國納入天主教世界是一件歷史的大事,哪一個教宗可以做到,一定可以記上一筆很大的功蹟。』

方濟各辭世 美國找到拉攏教廷破口

不過,張孟仁也觀察到,一向走自己的路的方濟各,並沒有依循傳統一定要和歐美站在一起,方濟各有自己的堅持和目標,因此過去在川普1.0時,時任美國國務卿龐佩奧要到教廷說服教宗時,就吃了閉門羹,如今方濟各辭世,似乎也讓美國又有了拉攏教廷的機會。

張孟仁說:『除非新教宗他有辦法,有決心像方濟各一樣,採取自己的方式,然後完全都不畏懼歐美對他的看法,那梵中關係可能會持續的邁進,相反的如果新教宗上來,他的魄力不夠的話,那他就沒有辦法達到這種方式,但是當然也是要看中共方面,因為中共現在面對美國,讓很多其他國家選邊,然後可能對他進行圍堵的話,那也許中國他會選擇釋出善意,這也是說不定這是我們要在這4年內陸續觀察的。』

台梵關係發展 應布局培養高階神職人員

至於教宗方濟各的喪禮,預計將在台灣時間4月26日舉行,張孟仁建議,台灣如果要出擊的話,外交代表團一定要先去進行一些關係的疏通,然後在可見的未來,趕快培養一些高階的神職人員。他進一步分析,方濟各在過世前,就先任命了香港樞機主教周守仁,很明顯就是希望把香港做為一個有利和北京談判的地點,但台灣方面,在單國璽樞機主教去世後,就沒有高階的神職人員,這應該是台梵關係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