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府淨零生活數位點數平台可望7月間,以「台中幣」上架台中通,提供點數兌換,議員張玉嬿質詢指出,兌換點數商家寥寥可數,誘因不強,減碳預估數據不明確,局處進度不一,質疑市府是否準備好了。數位發展局長林谷隆說,目前5局處配合,先上線的減碳項目包括公共運輸、健康計步、電子書和資源回收,會持續擴增。
台中市議會財政經濟業務質詢,民進黨議員張玉嬿、黃守達、謝志忠、王立任連袂關切「台中幣」議題,並表示,市府推動淨零碳排,以台中通APP為服務入口,介面名稱是「台中幣」,透過給與數位點數兌換,獎勵市民響應淨零轉型,每十點台中幣等值一元,率先上線的減碳任務分別是公共運輸、健康計步、電子書和資源回收。
但市府迄今合作的商家寥寥可數,兌換地點既無四大超商、百貨量販,社區在地小商家也聊備一格,商家夥伴策略不及格,比較像是「台中壁」,到處碰壁。張玉嬿質疑,未來仍有十幾個局處的任務規劃上線,但各機關進度不一,具體減碳計算依據不明確,也沒有ESG指標預估效益,諸多規劃徒有想法未落實,質疑市府準備好了嗎?
議員黃守達指出,去年就建議參考新北幣,結合淨零碳排與新經濟模式,打造台中幣。但目前台中幣推動過程,遲遲未見經發局角色,比如台中購物節與物調券等經濟政策工具,都應該與台中幣積極結合,落實淨零減碳與振興在地經濟的目標。
張玉嬿、黃守達、謝志忠、王立任表示,兌換地點應採大品牌和在地小商家的雙軌策略,因為大品牌誘因強、流量大,但是也要鼓勵民眾用點數支持小商店,創造社區連結感,營造社區永續經濟。議員要求,市府主責的「永續低碳辦公室」要設立共同任務標準與推進時程,才能順利執行平台淨零轉型,讓市民提高配合減碳的意願。
市府數位發展局長林谷隆說,系統建置快完成,三月內部測試台中幣,內部5局處9百多人測試,還有市政大樓陽明大樓商家反映,測試台中幣後,單月業績增加5千元。市府正做功能調整,預計7月上線,先上線的減碳項目包括公共運輸、健康計步、電子書和資源回收,希望跟停管處嫁接,讓台中幣可抵用停車費,每十點台中幣,等值一元台幣,市府會持續開發淨零點數可以使用的商家,讓民眾使用更便利。
副市長黃國榮也認同淨零生活數位點數平台,以「台中幣」上架台中通,提供點數兌換,整合局處,擴大實施,鼓勵民眾生活中配合減碳。(寇世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