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已在台灣時間9日中午12時生效,科技廠緊急空運高價電子品赴美避險。
重點二: 科技大廠無不調整策略,除轉移生產基地外,更擬將銷售重心移出美國。
重點三: 關稅衝擊市場,增添高度不確定性,恐致終端售價上漲與訂單調整。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拋出將對貿易夥伴課徵最高達50%的「對等關稅」,為全球貿易投下震撼彈。
此舉迫使蘋果(Apple )、戴爾(Dell)、微軟 (Microsoft) 及聯想 (Lenovo) 等科技巨頭,在關稅生效前幾天內,緊急要求亞洲供應商加緊生產,並空運盡可能多的高價電子產品(尤其是價格超過3000美元的電腦)至美國,以規避潛在的高額關稅衝擊。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自川普去年十一月當選以來,各大品牌便已要求供應商增加產能運往美國,如今行動更加升級且混亂。直指面對迫在眉睫的關稅,供應鏈陷入與時間賽跑的局面。
「我們接到客戶電話,要求盡可能生產更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並空運到美國,」 一家同時供應蘋果、微軟和Google (谷歌) 的供應商高層表示, 「但最大挑戰是零組件和物料庫存不足。」 國際空運業者也證實收到大量從亞洲緊急空運的請求,所有貨物須在美國時間4月8日午夜前完成清關。
部分公司顯得措手不及,例如惠普 (HP) 起初告知供應商維持原定出貨計畫,不到24小時後卻改口要求加緊出貨。應對措施還包括尋找受關稅影響較小的替代市場作為轉運樞紐,如稅率僅17%的菲律賓。惠普亦要求供應商增加目前關稅較低的墨西哥產能,並考慮將部分生產移回美國。
戴爾則嘗試與美國政府溝通,並敦促越南官員與美方談判。另一方面,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商三星已告知部分供應商將減少2025年Q2、Q3的手機零組件訂單;就連日本大廠任天堂(Nintendo)也延後了備受期待的Switch 2遊戲機在美國的預購,以評估關稅潛在影響。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華碩已指示供應商停止向美國發貨,因為其在美國已經積累了大量庫存;華碩拒絕就是否暫停發貨發表評論,但表示「已在合理範圍內進行戰略性備貨,以解決關稅問題。」
據《鉅亨網》報導, 市場傳出華碩、宏碁、聯想、惠普、戴爾等 PC 品牌廠已通知供應鏈暫停出貨兩周 ;面對傳言,華碩與宏碁並未正面回應,但強調會密切觀察市場變化,與供應鏈夥伴調整面對。
市場重心轉移!「非美市場」重要性增加
川普關稅政策的不可預測性,正促使企業思考更長遠的轉變。過去,企業應對關稅威脅主要是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如今,更多企業開始尋找美國以外的替代銷售市場。例如,全球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Lenovo已指示團隊,若美國關稅持續,將更專注於中國國內、與北京關係密切的一帶一路國家及歐洲市場。
而全球第六大電腦製造商宏碁(Acer) 也表示,將優先考慮新興市場、亞太地區和歐洲:「我們將與客戶和供應鏈密切合作,採取必要的行動,同時考慮市場需求、競爭和我們的產品組合。」
供應商高層指出,約75%至80%的消費電子市場在美國之外,科技供應鏈多年來在印度、東南亞和墨西哥建立的網絡將持續發揮作用。然而,關稅的直接衝擊不容小覷。分析師擔憂,關稅將推高美國市場的電子產品零售價,進而影響整體市場前景。
研究機構Canalys表示,可能調降對今年美國個人電腦出貨量原已保守的2%增長預測,並預期消費價格可能上漲20%至25%。
專家普遍認為,產業不喜歡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經濟衰退風險升高的背景下。一位為惠普、戴爾和蘋果服務的電子元件供應商表示,過去是從「中國 vs. 非中國」的角度看世界,如今則需轉變為「美國 vs. 世界其他地區」,凸顯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巨變。
延伸閱讀:美國關稅戰下誰會痛?從一雙Nike鞋,看出你的荷包將如何大受影響?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延伸閱讀
台灣助攻羅馬尼亞!捐50萬歐元培育新創:聚焦電動車租賃、機器人學習等領域
讓全球哀嚎的關稅風暴,操盤手是他!華爾街金融公司前CEO、也是川普長期金主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