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過一半,夏天正式上線,車子一曬就像進了烤箱。不過你知道嗎?在你迫不及待開冷氣前,有些毒素也正在「悶燒」當中,比如車內甲醛、塑化劑這類無聲殺手!
圖片來源:pexels
「無毒教母」譚敦慈和「無毒宅設計師」錢毅近日就在節目上提醒大家,車內空氣的安全,真的不能忽略,尤其高溫曝曬後,更容易釋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簡單來說,不通風直接上車等於吸毒一口氣。
還記得2019年那場震驚車壇的健康災難嗎?某知名陸系車廠被爆出車內的隔音棉疑似甲醛超標,結果不只是異味難聞,甚至有高達83位車主罹患血癌,根據錢毅在節目《醫點不誇張》的說法:「當時買那品牌的車主,幾乎一半都中標,最後才查出是每天吸進車內的毒素造成的。」
開車前通風是常識,這幾招你做對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譚敦慈也提醒,就算你的愛車品牌沒有這樣的黑歷史,也別掉以輕心。她平常的上車流程非常嚴謹,打開車門、、搖下窗戶、來回開關車門幾次,幫助車內空氣交換,這樣能避免把「有毒物質」吸進肺裡。
她還建議,如果真的很在意甲醛問題,可以優先考慮有標榜「內裝不含甲醛」的車款,畢竟買車不只要看外型跟馬力,內裝空氣品質也很重要啊!
芳香劑聞起來香,其實恐危害身體
圖片來源:pexels
講到車內空氣,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那我放個芳香劑總可以吧?」但譚敦慈直接搖頭:「不建議!」她解釋,芳香劑之所以能持久飄香,是靠定香劑,而這些定香劑很可能含有塑化劑;有些來路不明的產品甚至還摻有機溶劑,在密閉車內、加上高溫的催化,毒素濃度只會節節升高。
她還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一位計程車司機老是覺得自己健忘,東西不是掉就是忘,最後才發現竟然是車內的芳香劑「香到讓大腦迷糊」,可別再用香氣掩蓋空汙了,譚敦慈說得很直白:「空氣污染已經夠嚴重,不要再用香味蓋臭味,那只是另一種污染。」
車內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真的不能輕忽。你以為的香氣,可能正是慢性毒素的包裝紙;你以為的高級內裝,或許正在默默釋放對健康不利的物質。所以從今天起,開車前花個30秒通風,不上車前先讓空氣上車,不放芳香劑、不當甲醛吸塵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