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川普政府與學術機構之間,針對包括多元、包容(DEI)在內議題出現嚴重對立,其中哈佛大學更因堅拒川普政府撤銷DEI原則的要求,而面臨政府補助款遭凍結、免稅身分可能被取消等制裁,形成寒蟬效應,近期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等許多校園學生刊物,都紛紛出現作者因為憂心遭到川普政府移民單位盯上,要求撤下文章或取消署名的申請,凸顯當局鐵腕正嚴重影響學術與言論自由的趨勢。
華爾街日報(WSJ)指出,具有152年歷史、純由學生經營的哈佛大學校園刊物《哈佛緋紅報》(The Havard Crimson),目前正面臨創刊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許多在該刊物發表文章,尤其是以學生簽證身份在美國求學的人士,紛紛要求取消原本文章的署名,避免成為美國移民當局針對的目標。
報導指出,除了要求取消署名之外,有部分作者更直接要求撤下文章,也有曾經受訪的人士要求在報導中改為不具名,且根據該刊物發行人、現年21歲的麥奎瑞爾(McKenna McKrell)表示,這樣的請求正與日俱增,其中甚至有10年前文章作者提出刪文的要求,情勢發展令人憂心。
在3月時,在波士頓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攻讀學位、現年30歲的土耳其籍博士生奧茲圖克(Rümeysa Öztürk),無預警遭到美國移民當局拘留之後,引發全美各地學生刊物評論作者的廣泛恐慌;川普政府表示,基於特定人士參與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的行為,目前已取消包括奧茲圖克在內,數百名外籍學生的簽證。
報導指出奧茲圖克曾在去年,於塔弗茲大學學生刊物上,發表支持巴勒斯坦領土聲索的評論,美國移民當局則在處理其學生簽證身分的聽證會上,引用該篇文章作為證據,對於在美國求學的外籍人士形成寒蟬效應;因此,為避免對以哈戰爭表態,而遭到有關當局針對,目前從史丹佛大學的《史丹佛日報》(Stanford Daily),到佛羅里達大學的《鱷魚報》(Alligator)等全美數十份學生刊物的編輯都表示正在面臨撤下署名、刪文的大量要求。
新罕布夏州著名學府、屬於常春藤聯盟一員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學生刊物編輯室近期透過文章,表示目前類似要求猶如「海嘯」(tsunami)一般湧入,「許多學生來到編輯室,拱著手懇切請求我們將其姓名從網站上撤除」;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學生刊物《倡議報》(The Exponent)的編輯,則是決定將2023年10月7日起,該刊物所有支持巴勒斯坦文章的署名一律撤下,避免作者面臨來自政府的刁難。
報導指出,文章必須署名是新聞機構運作的標準實踐,不具名的情形往往是基於作者身處於危險之處,揭露身分恐對其生存構成威脅的情形下才能適用;此外,在多數新聞機構的運作之中,將受訪者姓名從已發表的文章之內抹除的情形極為罕見,且不撤下已發表的文章也是新聞業的規範,往往是維護歷史見證,以及捍衛新聞機構名譽的重要關鍵。
因此,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媒體倫理暨法律教授柯特里(Jane Kirtley),雖然對目前校園刊物對其政策進行重新檢視的情形表示諒解,但也強調這樣的決策「雖然眼下影響不大,長期來看恐將造成傷害」,且容許作者或受訪者撤除署名的要求,有可能擴及其他議題,嚴重影響媒體報導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