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所大學的中國籍教授王曉峰,他的住處在上月底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襲搜查,並被校方解雇。這讓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們擔心,在美中緊張關係升溫、華府關切中國竊取智財權的情勢下,川普政府會加強對他們的政治審查。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在美中國科學家接到FBI的聯繫,就連部分中國學生的簽證也已被撤銷。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電腦科學系的中國籍教授王曉峰(Xiaofeng Wang)名下的2處住宅於3月28日被FBI探員突襲搜查。數小時後,印第安納大學未做任何說明,就開除了已在該校任教20年的王曉峰。就在幾周前,他的教職員簡介頁面突然從校方網站上消失。
後來有消息指出,印第安納大學曾就王曉峰疑似與中國有秘密合作一事展開內部調查,但仍不清楚此事是否與FBI調查有關。校方拒絕對開除王曉峰一事發表評論,只表示最近才得知有聯邦機構針對一名教職員展開調查,但「根據FBI的指示」拒絕透露更多消息。
王曉峰自2004年在印第安納大學任教以來,經常與中國學者合作研究密碼學、隱私保護與網路資安相關項目。根據已下架的教職員網頁存檔,他曾主導近23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計畫。
知情人士表示,校方在去年12月曾聯繫王曉峰,詢問他是否知情一筆2017年以他名義申請的中國研究經費。這筆經費由王曉峰在中國的合作研究者申請,而王曉峰本人並不知情。校方在FBI突襲前數周,就已對王曉峰展開正式調查。
此外,王曉峰的妻子、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分析師馬念莉(Nianli Ma),也在未獲說明的情況下遭到解雇。夫妻兩人皆為中國公民,在美擁有永久居留權。他們的律師柯弗特(Jason Covert)表示,2人目前都未被指控任何罪名,也未遭警方拘留。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布魯明頓分會表示,印第安納大學在解雇王曉峰的過程中,剝奪了他獲得正當法律程序的權利。美國境內已有超過700名學者聯署公開信,於22日寄給校方,抗議王曉峰遭解職。
「我們信任並貢獻多年的國家,如今卻把我們當成罪犯對待,這讓人極度心痛。」馬念莉上周在一場線上會議中向支持者表示。
在美的中國科學家 恐面臨更嚴格政治審查
然而,王曉峰的遭遇,讓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們再度感到擔憂。他們擔心,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一任期對中國學者展開的政府監控、政治壓力與刑事起訴,如今會在美中緊張升溫、政府與大學關係惡化的背景下捲土重來。
地緣政治競爭正逐步瓦解美中之間曾經蓬勃發展的科學合作。華府現在越來越關切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近年來,美國聯邦法院已定罪多起中國人士竊取美國企業商業機密的案件。同時,北京也力推一項「刪除美國」(delete America)的科技政策,試圖在技術生態系中去美國化,並大力扶植本土創新。
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對在美的中國科學家與學生的審查日益嚴格。今年2月,川普簽署了一項總統備忘錄,旨在防範來自中國的國安風險,並延續其首任政府時期的對中行動,包括專門調查學者與中國關係的「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雖然拜登政府因擔憂種族歧視問題而終止該計畫,但共和黨籍佛州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仍於2月提出法案,試圖重啟類似版本。
美議員:美國學生簽證制度 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
共和黨國會議員3月接連提出法案,主張禁止中國籍人士進入美國國家實驗室,或申請美國學生簽證。同月,來自密西根州的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也致函6所大學校長,要求提供就讀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學科的中國學生相關資料。
穆勒納爾在信中寫道,「美國的學生簽證制度已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讓中國得以不受限制地接觸我們頂尖的研究機構,對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目前華府提出的相關法案能否過關仍不明朗,穆勒納爾致6所大學要求提供中國學生資料的信件,各校是否回應也未有定論。
近來已有數十名中國學生的簽證在未獲說明的情況下被撤銷,其中包括部分在頂尖大學從事前沿(Frontier)人工智慧(AI)研究的學生。多位曾代表在「中國行動計畫」下遭調查的中國人或中國裔科學家的律師指出,過去2個月來,接獲客戶通報的案件明顯增加,這些客戶大多表示,美國執法人員詢問他們,過去是否曾與中國機構有合作或接觸。
曾在川普第一任期中擔任2位被起訴科學家的律師費雪(Rob Fisher)表示,「我的客戶在接到FBI的聯繫後會打電話給我說,『我家會不會被突襲?』」他補充,「現在整個科學界有一群人活在恐懼中。」
批評者指出,對中國科學家的加強審查,可能會削弱美國的競爭力,甚至可能讓中國更容易說服頂尖人才返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科技政策的學者瓦格納(Caroline S. Wagner)說,「你越是封閉、設立更多界線和限制,就只會削弱你自己的科學實力。」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料,中國是美國STEM博士課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多位科技政策專家表示,大多數在美受訓的中國科學家選擇留在美國,繼續在大學培養新一代的科學與工程人才,或在美國企業推動創新。
川普政府啟動數百件調查 但僅少數涉刑事犯罪
川普政府在「中國行動計畫」以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同步展開的調查行動中,啟動了數百件調查,最終真正查出犯罪行為的案件卻不多,然而這種氣氛已導致科學家大量出走。
根據刊登於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2018年至2021年間,有5361名在美從事STEM領域的中國科學家離開美國返回中國,較前一個4年期間暴增53%。
許多調查皆圍繞於未申報的中國研究合作,這些合作據稱利用了美國的研究資金,或與美國的資助發生利益衝突。根據駐美科學家的說法,過去美國大學對這類合作幾乎不加審查,甚至還會主動鼓勵這樣的國際交流。
近幾個月來,中國媒體與各大學紛紛慶祝知名科學家、工程師,以及晶片設計、人工智慧、機械工程、奈米科學與癌症研究等領域的新秀返國。中國南方科技重鎮深圳的招募機構在2月針對在美科學家與研究人員發布一則英文徵才廣告,上面寫道,「在這裡,我們以開放與包容的精神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