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4月17日舉辦2025年第一季法說會, 公布第一季合計營收新台幣8,392.5億元,稅後純益約3615.6億元,每股盈餘(EPS)13.94元、年增60.4%,雙雙創下單季新高。
針對外媒日前披露台積電和英特爾(Intel)傳已達成初步協議組建合資企業,董事長魏哲家17日表示, 「目前沒有與其他公司進行於合資,以及技術授權等討論。」
魏哲家:關稅帶來不確定性,但維持預估2025年營收約成長25%
展望2025年第二季,台積電預期美元營收介於284~292億美元之間,均值季增13%,毛利率則介於57~59%之間。而隨著美國、日本等地的晶圓廠產能進一步提升,對毛利率的稀釋預期更加明顯,台積電預測在未來5年,海外廠對毛利率稀釋影響初期約為每年2~3%,到了後期則擴大為3~4%。
針對2025年全年營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台積電了解關稅政策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等影響, 不過截至目前還未看到客戶行為有任何轉變,因此維持對2025年全年營收成長約25%(mid-twenties)的預期。
在資本支出方面,台積電表示,目前維持先前預估的2025年介於380億至420億美元之間,其中並有一小部分與近期宣布的1,000億美國投資計畫相關。
《數位時代》以下盤點法說會5大QA如下:
重點1:美國亞利桑那6廠全到位後,估2奈米及以下產能佔30%
今年3月初,魏哲家於美國白宮與川普一同宣布,台積電未來數年內擴大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將新建3座晶圓廠、2座封裝廠以及1座研發中心,美國總投資金額合計達1,650億美元。
對於擴大在美投資的決定,魏哲家表示是基於美國客戶的強烈需求,因此需擴大在美國的產能,他隨後並罕見直接點名蘋果(Apple)、輝達(NVIDIA)、超微(AMD)、高通(Qualcomm)和博通(Broadcom)等5家客戶。
而對於美國建廠進度與規劃,魏哲家說道,亞利桑那第一廠已於2024年第四季成功量產,採用4奈米製程;第二廠採用3奈米製程已經完成建設,正在努力加快量產進度;第三、第四廠將採用N2和A16製程技術,計劃於今年稍晚開始建造;第五、第六廠則將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建設及投產計畫依客戶需求而定。
魏哲家並說, 當美國的擴廠計畫完成後,預估未來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產能,約30%會集中在亞利桑那州,打造美國的先進半導體製造產業聚落。
重點2:擴大投資不意味關稅可豁免
有法人提問,在美加碼投資是否可得到關稅豁免?魏哲家則答道,關稅議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談判,台積電作為民營企業,並不會參與其中,將完全尊重談判結果。
也有法人詢問,輝達降規版H20銷往中國遭管制一事的影響。對此魏哲家說,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單一客戶產品,在全年營收預期中,已有將相關因素納入考慮,將密切關注關稅政策及對市場需求的影響。
魏哲家表示,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客戶行為有任何變化,因此維持目前的營收成長預測。
重點3:台、日、德建廠計畫不會放慢
儘管在美國擴大投資下,在台灣及日本、德國的建廠腳步也沒有停下。魏哲家提到,台積電在台灣未來幾年內,規劃建造11座晶圓廠和4座先進封裝廠。
有法人提問,近來成熟製程產能用率較低,台積電是否考慮放慢日本、德國建廠進度?或把台灣的成熟製程產能搬去日本、德國,在台則做更先進的製程?
魏哲家說道,對於是否放慢在日本及德國建廠計畫, 答案是不 ,將依計畫進行,因為這些成熟製程的特殊製程,是競爭對手沒有能力提供的,某種程度上不受到產能利用率不足的影響。
他強調, 台積電沒有要放慢在日本與德國的建廠計畫。
重點4:沒有要跟英特爾組合資企業
4月初,《The Information》報導台積電和英特爾(Intel)傳已達成初步協議組建合資企業,共同營運英特爾在美國的晶圓製造廠。
根據報導,台積電將持有該合資企業20%股份,透過分享晶片製造實務經驗、培訓英特爾員工等方式,而非直接注資。
針對此傳聞,魏哲家直言, 台積電目前沒有與其他公司進行任何關於合資企業,以及技術授權、移轉等討論。
重點5:證實美國客戶代工費可能調漲
《Digitimes》4月16日報導,台積電傳將調漲美國新廠4奈米代工價格,漲幅達3成。
對於漲價問題,台積電財務長暨發言人黃仁昭表示,生產區域的分散對客戶來講是價值, 台積電打算反應這個價值,正和主要客戶在討論中,目前進度良好(so far so good) ,不過並未提及確切價格調整幅度。
延伸閱讀:「沒看見客戶行為改變!」魏哲家霸氣回應關稅效應:台積電全年營收成長維持25%
深度解析|7-11推「一半消費者都能回本」的超殺訂閱制,背後想什麼?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沒看見客戶行為改變!」魏哲家霸氣回應關稅效應:台積電全年營收成長維持25%
跟AI聊天別掏心掏肺!這5件事「不要告訴ChatGPT」:如何狂用AI,還能自保隱私?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