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反覆,美元指數持續跌破100大關,使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幅擴大,今(14)日新台幣兌美元盤中勁揚超過2角,最高一度觸及32.448元,創去年12月以來,近4個多月新高紀錄;終場收在收32.51元,飆升1.95角,成交金額29.53億美元。
新台幣兌美元盤中狂漲逾2角,睽違4個月重返32.5元
美元指數自上周五(11日)就跌破100大關,為2023年7月來首度跌破100大關,主要原因是在關稅不確定性以及對美國經濟前景日益擔憂的情況下,造成美元表現不佳。
在美元延續偏弱格局的情況下,新台幣兌美元今(14)日以32.66元開盤後,匯價急升,一路連破32.6、32.5兩道關卡,盤中高點來到32.448元、狂漲2.57角,之後就在32.5元附近徘徊,午盤升值1.85角,暫收32.52元;午盤過後,升勢依舊持續,終場收在收32.51元,飆升1.95角。
央行數據顯示,截止上周五(11日)為止,新台幣匯率已連續6個交易日升值,累計升值4.91角,今日再度拉出連7個交易日升值,累計升值已逾6角。
美元單日貶0.15%,亞幣當中又以韓元最強
另外,在其他亞洲貨幣方面,其中,日圓兌美元匯率14日先貶後升,早盤一度貶至144價位附近,但隨後一路走升,午盤過後更一度升至142.23,不過,目前已回到143價位附近;韓元兌美元匯率今日也是先呈現貶值,盤中來到1431價位,但午盤過後由貶轉升,目前約在1417~1419價位附近;至於在關稅戰與美國互槓的中國,其人民幣今日則是略貶,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目前雙雙回到7.3關卡附近。
觀察主要貨幣對美元表現,截至中央銀行於14日傍晚公布的主要貨幣兌美元升貶幅顯示,其中,美元指數單日下跌0.15%,亞幣當中又以韓元升1.17%最多,其次是新加坡幣,升0.63%,而新台幣也是位於前段班,升0.6%;至於人民幣則是升0.3%;反觀日圓及越南盾則是偏貶,分別貶0.17%及貶0.38%。
賣美元換台幣力道強勁,新台幣短期內走勢仍偏升
一名外匯交易員向《信傳媒》分析,今日主要是受到美元國際盤的影響,美元指數跌破100元之後,除了美元偏弱之外,還有一些美元相關資產拋售的贖回款,紛紛把美元賣掉、換新台幣的力道強勁,使得賣美元的力道相對沉重;至於央行、軍購款、政府基金則在匯價相對偏低時積極進場買美元,提供流動性。
交易員認為,隨著美國財政部的匯率報告快出來了,這段時間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也能展現央行並未壓低匯率;在美元國際盤仍偏弱勢的情況下,預期新台幣短期內仍會偏升,但升值幅度可能稍微有所收斂,畢竟隨著新台幣回到32.5附近,進口商也會變得比較踴躍買美元,視價格逢低進場,加上央行也不希望台幣升值的太快,雖然非美貨幣都在升值,但仍希望台幣維持穩定,不要過度偏離。
匯銀人士預估,本周新台幣將預期在32.20~32.80元區間波動,「美元現在在99、100這邊上下來回,畢竟100是一個很重要且關鍵的關卡,目前是不是真的已經有效跌破,我覺得還需要再觀察幾天。」
匯銀人士認為,畢竟這一波美元已經下殺滿多的,目前市場上預期,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因而拋售美元資產,若後續該情緒有相對緩和的話,美金的賣盤就有機會止住,是否有做空美金而獲利了結的買盤,再讓它繼續往上走,目前還有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