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在黃海採取強硬行動,南韓對於中國在黃海興建的漁業設施也日益不滿,進而升高中韓關係的緊張態勢。
中國在黃海侵門踏戶 南韓朝野一致反對
金融時報22日報導,上月,南韓國會罕見舉行朝野公聽會,譴責中國企業在黃海設置鋼結構設施,北京堅稱這是用於養殖漁業,但南韓官員與專家則將其視為中國「灰色地帶戰術」的最新例證。批評人士指出,北京透過這種手法在各國領海中霸凌其他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與台灣等。
南韓智庫、首爾國家安全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朱宰佑表示:「這是一種秘密手段,目的是蠶食我們的海域,並限制美韓同盟的行動。」南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羅卿瑗更指責中國使用「流氓手段」,以武力阻擋其他國家進出南海與東海。
對此,北京方面試圖淡化緊張情勢。中國駐首爾大使館上周為此辯護,稱其為「合理利用近海海域」,並未違反中韓雙邊的漁業協定,且符合國內與國際法律。
人民網22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表示,中韓兩國海洋權益主張重疊,雙方正在推進海域劃界談判,同時根據《中韓漁業協定》在中韓暫定措施水域內積極開展合作,中方企業在上述暫定水域建立了漁業養殖設施,這並不違反中韓有關協定。中方通過海洋事務對話合作機制等管道向韓方介紹了有關情況,並保持溝通,「我們希望韓方能夠客觀理性看待。」
中國無視南韓抗議 經濟重疊海域恐成擴張跳板
2016年,中企為了在大西洋養殖鮭魚的挪威公司開始興建大型深海養殖場。首座黃海設施「深藍1號」,由山東萬澤豐集團於2018年開始在「臨時措施區」(provisional measures zone)興建。該區是中韓具爭議的專屬經濟區重疊區域。
淺藍色區域即為中韓具爭議的「臨時措施區」海域。(取自維基百科)
儘管南韓政府提出抗議,「深藍2號」仍於去年在該區域興建,由萬澤豐與中國國有企業山東海洋集團的合資公司共同興建。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設施符合中國「發展深海養殖漁業」的國家政策,這是習近平推動糧食自給自足戰略的一部分,但也警告這恐怕也會為未來更強硬的領土要求鋪路。
南韓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我國在黃海的合法海洋權益不容侵犯,未來將積極應對。」
川普關稅火燒後院 中國自傷外交努力
這起爭議爆發之際,正值美國總統川普的對中關稅威脅之下,中國正試圖改善與南韓、日本的關係,並拉攏其他盟友。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評論,黃海事件是中國強勢海權政策如何「疏遠鄰國」的經典案例,「在與美國日益激烈的戰略競爭下,北京一邊試圖拉攏地區盟友,一邊卻以強硬行動削弱了外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