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海湖莊園協議前身?川普2.0最重要經濟政策範本 解讀白宮經濟顧問41頁關鍵報告

信傳媒

更新於 04月17日08:50 • 發布於 04月17日08:50 • 李廷歡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倫(圖)所撰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是川普發動「對等關稅貿易戰」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CNBC Television)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倫(圖)所撰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是川普發動「對等關稅貿易戰」的理論基礎。(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CNBC Television)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其經濟政策迅速引發全球關注。特別是在4月,川普政府發動了一場被外界稱為「對等關稅貿易戰」的行動,通過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這場貿易戰的理論基礎,來自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倫(Stephen Miran)於2024年撰寫的41頁報告《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這份報告不僅被視為川普2.0時代經濟政策的綱領性文件,還被外界解讀為接下來可能催生「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的藍圖。

川普的關稅戰與米倫的角色

川普上台後迅速兌現競選承諾,於4月對多國發動提高關稅的「對等關稅」貿易戰,試圖縮減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並推動國內製造業復興。這場「閃電式關稅戰」的背後,米倫作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扮演了關鍵的智囊角色。作為哈佛大學培養的經濟學家,米倫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洞察,為川普的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撐。

米倫的報告《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長達41頁,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的協同運用,解決美國經濟與安全的結構性問題。米倫認為,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對中國等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以及國內產業競爭力的下滑,構成了對經濟安全的重大威脅。

米倫主張利用高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迫使貿易夥伴改變行為,同時通過貨幣政策降低美元價值,以增強美國出口競爭力。

報告核心內容:重塑全球貿易體系

米倫的報告提出了三大結構性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1. 貿易逆差與經濟安全

報告指出,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削弱了國內製造業和經濟自主性。米倫認為,強勢美元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同時削弱了美國出口的吸引力,這對國內製造業投資不利。他建議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普遍10%或更高),以減少對外依賴,鼓勵企業將生產轉回美國或盟友國家

2. 全球供應鏈風險

報告強調,美國對中國等國在關鍵技術(如半導體)和資源(如稀土)的供應鏈依賴,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米倫主張與中國等競爭對手在經濟上部分脫鉤,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並通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與盟友(如台灣、日本、歐盟)合作,降低對非盟友國家的依賴。

3. 提升經濟競爭力

為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並防止技術轉移,米倫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關鍵技術出口,並通過政策激勵振興國內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經濟自主性。
政策工具與策略

米倫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

* 關稅政策:高關稅不僅是經濟工具,也是地緣政治槓桿,用以迫使貿易夥伴接受美國主導的貿易條件。米倫建議,各國可通過「捐款」給美國財政部或簽署貿易協議換取關稅減免,這被外界視為談判策略的創新。

* 貨幣與匯率干預:米倫呼籲簽署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的國際協議,通過有控制的美元貶值(可能需貶值20%以上),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縮減貿易逆差。他建議美國的貿易夥伴出售其持有的美元資產,以降低美元價值。

* 安全工具: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關鍵技術出口,並推動與盟友的供應鏈整合,確保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 債務管理創新:米倫提出將外國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通常為數年期)轉換為100年期債券,以減輕美國的短期償債壓力。他還建議對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國債徵收「使用費」,以補充美國財政收入。

專家警告:債務違約與全球動盪風險

米倫的報告雖然為川普的貿易政策提供了學術支持,但也引發了經濟學界的廣泛爭議。英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經濟顧問維姬·雷德伍德(Vicky Redwood)警告,強迫債權人進行債券互換可能構成「事實上的美國債務違約」,這將嚴重損害美國的信用評級,並推高借貸成本。瑞士百達銀行(Pictet)的專家則認為,對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徵收「使用費」極不現實,可能被國際社會視為違約行為。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指出,為了顯著縮減貿易逆差,美元可能需要大幅貶值20%以上,這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此外,高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國內物價,增加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並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

不過米倫的報告忽略了全球化貿易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因為美國的高關稅與脫鉤策略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碎片化,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利益。

「海湖莊園協議」的聯想

外界將米倫的報告解讀為「海湖莊園協議」前身,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川普的政策藍圖

海湖莊園作為川普的私人莊園,常被視為其決策與談判的核心地點。米蘭的報告被認為是川普政府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宏大計劃的預熱,類似於一份協議藍圖。中國媒體將其比喻為「海湖莊園協議」,暗喻其可能成為未來美國與他國談判的基礎框架,類似1985年的《廣場協議》。

2. 極限施壓策略

報告強調以高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為槓桿,採取「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策略,迫使貿易夥伴做出讓步。這與川普首任期內對中國、歐盟等國的貿易戰手法一脈相承。米倫建議的「捐款」或簽署貿易協議換取關稅減免,被外界視為類似協議的雛形,可能在海湖莊園這樣的非正式場合進行高層談判。

3. 地緣政治與脫鉤框架

報告主張與中國等競爭對手經濟脫鉤,並推動「友岸外包」,這與川普政府重塑全球地緣經濟格局的目標一致。外界認為,這一戰略可能通過雙邊或多邊協議實現,而「海湖莊園協議」被用來概括這一潛在的協商框架。

4. 中國輿論的警惕

中國媒體將報告解讀為美國試圖重演《廣場協議》的經濟霸權策略,通過關稅與談判迫使他國讓步。「海湖莊園協議」的提法在中國被放大,部分為了凸顯美國政策的威脅性,並提醒國內警惕經濟壓力。

5. 報告的靈活性

報告未提供具體協議文本,而是提出一系列政策工具與談判策略,這種靈活性讓外界推測其可能作為未來協議的基礎。川普偏好高調、個人化的談判方式,海湖莊園作為其政治活動的象徵性地點,容易被聯想為未來貿易協議的談判場所。

對台灣的啟示

米倫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台灣,強調其作為美國重要盟友,在供應鏈重組中應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台灣的晶片製造能力對美國經濟與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報告建議台灣持續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及白宮溝通,積極參與談判以減輕關稅衝擊。

然而,台灣也需警惕潛在風險。高關稅可能影響台灣對美出口,特別是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出口品類。同時,美國的脫鉤政策可能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台灣需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確保經濟與安全利益。專家建議,台灣應深化與美國及其他盟友的供應鏈合作,同時提升國內產業的自主性,以應對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

米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為川普2.0時代的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與策略框架,通過高關稅、貨幣干預和安全工具,旨在實現美國經濟與安全的「去風險化」,並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秩序。其極限施壓與脫鉤策略延續了川普一貫的談判風格,報告的靈活性與對盟友、對手的雙重定位,使其被外界解讀為「海湖莊園協議」的雛形。

然而,高關稅與美元貶值政策的潛在風險,包括美國債務違約、全球經濟動盪以及貿易報復,引發了經濟學家的廣泛擔憂。

對台灣而言,台灣需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同時謹慎應對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以確保在動盪的全球貿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穩定性。隨著川普政府的政策逐步落地,米倫的報告無疑將繼續引發全球關注,其影響可能塑造未來數年的國際經濟格局。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