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第一季法說會落幕,董事長魏哲家重申今年營收成長 20% 不變,但全年展望並未上修,外資認為是受到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隱含下半年先給予較保守的預估,因此六大外資提前下修台積電目標價,但回顧過去十年外資持股變化,實際持股早已降至 72.15%,反而是散戶人數持續增加。
魏哲家在法說會中,破除外界對台積電與英特爾(Intel)共組合資公司的傳聞,並強調受到關稅衝擊,目前五大客戶準備在亞利桑那廠投片,包括蘋果、輝達、AMD、高通、博通。並未看到客戶有任何因關稅影響而抽單的情況,訂單量並未減少。
外資表示,台積電重申今年營收成長 20% 不變,AI 需求健康,展望第二季營收季增 13% 優於預期,但全年展望並未上修,主要就是受到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隱含下半年先給予較保守的預估,因此最新預估下半年較上半年成長 4%,預估第三季營收季增僅 0.4%,並紛紛下修目標價。
摩根大通:
受到對等關稅暫緩 90 天影響,台積電先進製程有望獲得強力拉貨需求的急單,看好先進封裝的持續增長,第二季銷售有望增長 5~8%,資本支出維持在 400 億美元,今年 CoWoS 仍供不應求,直到 2026 年趨於平緩,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但目標價從 1,500 元下修至 1,300 元。
高盛:
由於地緣政治不確定影響,台積電今明兩年 CoWoS 先進封裝出貨量分別下修 2%、5%,為 58.5 萬片、92.3 萬片,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在 400 億美元,明年則從 460 億美元下修至 450 億美元,以反映日本、德國晶圓廠擴張放緩,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但目標價從 1,400 元下修至 1,200 元。
摩根士丹利:
受到關稅因素影響,下修台積電 2027 年營收表現,預期 AI 需求強勁及晶圓、先進封裝漲價有利,但須留意對台關稅及全球經濟放緩對非 AI 訂單的拖累,因此維持「優於大盤」評級,但將目標價從 1,388 元降至 1,288 元。
野村:
台積電今年第二季將更強勁,但下半年存在風險,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在 400 億美元,新增的 1,000 億美元美國投資今年不會動用, CoWoS 產能短缺將在下半年緩解,關稅戰與政策變動將導致下半年能見度變差,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但目標價從 1,440 元下修至 1,170 元。
花旗:
對台積電第一季財測維持不變,2025 年 CoWoS 產能翻倍至 65 萬片至 70 萬片,2026 年達 85 萬片,受到全球經貿局勢不穩定,可能影響 2025 年下半年智慧手機、PC 出貨及 AI 投資,對經濟前景保守看待,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但目標價從 1,400 元下修至 1,050 元。
滙豐:
受到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考量到長期毛利率可能承壓,兩度下修台積電目標價,雖然仍維持給予台積電「買進」評級,但將目標價從 1,500 元下調至 1,400 元,
瑞銀:
對台積電今年營收、資本支出指引維持不變,以支持 2 奈米擴大量產,儘管 AI 存在風險,但仍將第二季展望營收季增長從 5% 上修至 9%,毛利率從 58.5% 上修至 58.8%,目標價維持在 1,350 元,為少數沒有下修目標價的外資。
整體來說,每一次台積電法說會前後,外資報告給予台積電的目標價都備受市場關注,但觀察過去十年外資持股變化,外資持股台積電占比在 2017 年 5 月達 80.06% 最高,之後就逐年下滑至今僅剩 72.15%,甚至一度達到 2022 年 10 月的 70.79%,為外資十年來最低持股占比。
外資丟散戶撿「自己神山自己買」
與之相反的是,散戶卻大舉湧入台積電,根據集保中心統計,截至 4 月 11 日為止,台積電股東總人數一舉突破 180 萬人,創歷史新高,其中持股 5 張以下、1 張以上的投資人從 38 萬 6,929 人增加至 40 萬 6,252 人,成長近兩萬人,顯示散戶趁台積電股價拉回之際積極進場撿便宜。
台積電零股股東增勢更猛,由原本的 124 萬 4,349 人增加至 133 萬 8,326 人,單週暴增逾 9 萬人。整體 5 張以下股東合計新增 11 萬 3,300 人,而千張以上持股的大戶卻略為減少,從 1,537 人降至 1,528 人,呈現對比明顯的散戶與大戶分歧現象。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