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輝達(NVIDIA)宣布擴大美國AI晶片製造,租用逾百萬平方英尺空間,攜手台積電、鴻海等夥伴設廠。
重點二:輝達目標四年內於美國建立達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兆元)的AI基礎設施產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並強化供應鏈韌性。
重點三:此舉或與應對美國出口管制及政策壓力有關,但面臨中國報復、技術勞力短缺及《晶片法案》變數等挑戰。
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週一宣布, 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與德州承租超過一百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用於AI晶片的生產與測試,旨在將部分產能移回美國。 輝達同時指出,旗下 Blackwell 晶片的生產,已於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晶圓廠展開。
同時, 輝達正與鴻海(Foxconn)在德州休士頓、與緯創(Wistron)在達拉斯建造「超級電腦」製造廠,預計未來 12 至 15 個月內將提升量產 ;此外,輝達亦在亞利桑那州與艾克爾(Amkor)及矽品精密(SPIL)合作進行封裝與測試業務。
針對輝達公布上述擴大在美投資之後,美國川普總統聲稱,他的連任和關稅政策,是輝達宣布將完全在美國建造其AI超級電腦的原因。
瞄準四年5,000億美元產值!黃仁勳:強化供應鏈韌性
根據輝達新聞稿指出,公司期望在未來四年內於美國生產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 AI 基礎設施。
「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引擎首次在美國建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聲明中表示。 「增加美國製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滿足對 AI 晶片和超級電腦驚人且持續增長的需求,強化我們的供應鏈,並提升我們的韌性。」
為實現此目標,輝達將利用其先進的 AI、機器人學與數位孿生技術來設計與營運這些新設施。具體應用包括使用 NVIDIA Omniverse 為廠房創建數位孿生模型,以及運用 NVIDIA Isaac GR00T 平台來建構機器人,以實現製造流程的自動化,提升效率與精確度。
政策驅動下的擴張與潛在挑戰
此消息發布前不久,有報導指稱輝達為避免其 H20 晶片(目前仍可輸往中國的最先進晶片)遭受出口管制,與川普政府達成在美國國內製造的協議。
據《NPR》報導,黃仁勳承諾投入資金於美國本土 AI 資料中心零組件,因而獲得豁免。許多其他 AI 公司也響應川普的「美國優先」AI 策略,如 OpenAI 聯手軟銀與甲骨文啟動價值 5000 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畫;微軟亦承諾在 2025 財年投入 800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2.6 兆元)建置 AI 資料中心,其中半數指定用於美國。
據《TechChurch》報導,輝達的美國擴張計畫仍面臨嚴峻挑戰,包括中國潛在的報復性關稅與貿易限制、熟練前線組裝工人的嚴重短缺,以及川普政府可能削弱《晶片法案》補助措施,恐影響半導體巨頭的未來投資意願。
延伸閱讀:Google又裁員,砍Android、Pixel數百人!台灣受多大影響?總部回應了
「沒有人能脫身,尤其是中國!」川普駁斥半導體豁免關稅,新制最快1個月問世
資料來源:TechChurch、NPR、WSJ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延伸閱讀
不怕川普關稅!UNIQLO獲利只下調3%:3次大翻車,如何形塑柳井正LifeWear理念?
2025報稅懶人包|報稅時間延長到什麼時候?年薪低於多少免繳稅?節稅條件一次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