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倒閣成真會怎樣?一文解析運作機制5重點:倒閣條件、程序、後續發展⋯對誰更有利?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4月18日10:21 • 發布於 04月18日08:40

台北市長蔣萬安於4月17日,針對檢調偵辦國民黨台北市黨部「死亡連署」案,以及當前「大罷免浪潮」的政治氛圍,拋出立法院應推動「倒閣」(對行政院長提不信任案)的建議。

他表示,若總統賴清德因此解散國會,就應進行立法院改選,讓民意重新決定台灣走向。此言論被視為藍營面對當前政治困境,意圖轉守為攻、尋求解套的政治策略,引發朝野廣泛議論與關注。

但具體來說,倒閣究竟有哪些實質影響?《數位時代》以下將深入分析倒閣機制的本質、蔣萬安提出倒閣的背景動機,以及若倒閣成功可能帶來的憲政與政治影響。

倒閣的憲政基礎與運作機制

倒閣,正式名稱為「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依據1997年第四次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所賦予的憲政手段,旨在促使行政院院長去職。

此機制賦予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及其內閣提出不信任案,要求請辭的權力。

倒閣.jpg
在雙首長制下,民選國會、民選總統與閣揆間之互動制衡關係。

倒閣的法源依據?倒閣有哪些必要條件?

倒閣權的法源依據來自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第3款的規定,具體上包括以下五項重點:

  • 提案門檻:必須有「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才能正式提出倒閣(不信任)案。以現行立法院113席為例,至少要有38位立委連署才行。
  • 表決時限:提案後要等72小時(3天),之後必須在48小時(2天)內用「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這段時間內,提案人或連署人原則上不能再撤回提案。
  • 通過門檻:投票時,必須有「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也就是至少有57票同意,倒閣案才算通過。
  • 後續程序:如果倒閣案通過,行政院長必須在10天內辭職,並可以同時請求總統解散立法院,進行立委改選。
  • 一年冷卻期:如果倒閣案沒通過,一年內不能再對同一位行政院長提出倒閣案。

簡單來說,倒閣要先有足夠立委連署,然後經過全體過半立委投票同意,才能讓行政院長下台,並可能導致立法院被解散重選。但這些門檻設計得很高,所以倒閣在台灣歷史上從未成功過。

自1997年修憲以來,台灣共提出過三次不信任案,分別是1999年針對蕭萬長、2012年針對陳冲,以及2013年針對江宜樺的倒閣案,但皆未獲通過。

第11屆立法院政黨席次分布,民進黨有51席、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總共113席。

「不信任案」的制度設計背景

在台灣憲政體制中,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提名,無需經立法院同意。為平衡權力,倒閣機制應運而生,提供立法院制衡行政權的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 憲法同時賦予行政院長反制措施——得在辭職的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以避免立法權過度擴張。

換句話說, 若本次倒閣成真,雖然以行政院長卓榮泰為首的內閣必須請辭,但總統賴清德也有「權解散立法院」的裁量權,可宣布重新舉行立委選舉。

蔣萬安為何要提倒閣?發生什麼事?

蔣萬安於2025年4月17日晚間提出倒閣說,背景是台北地檢署偵辦幽靈連署案,約談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人。這一事件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大罷免浪潮」的廣闊政治背景下發生的。

直接導火線是檢調偵辦「死亡連署」涉偽造文書案,連續搜索國民黨黨部及約談相關人士,引發藍營強烈不滿。蔣萬安響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號召,前往北檢抗議,並在此場合提出倒閣建議。

蔣萬安在北檢前明確表示: 「個人行為自己承擔,與其讓執政者用不公不義手段危害台灣,我認為立法院應推動倒閣。」 他主張「 若總統賴清德因此解散國會,就用立法院改選對賴清德進行不信任投票。」

蔣萬安18日進一步解釋「我現在不是立法委員,也沒有任何黨職,我就提出一個主張,如果賴清德總統因此解散國會,大家可以有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決定台灣的走向。」

倒閣對誰更有利?倒閣成功會有何影響?

綜合媒體分析認為,蔣萬安此舉代表藍營策略的轉變:

  • 從「溫和派轉為戰狼」,面對綠營攻勢採取更積極反擊策略。
  • 透過倒閣議題轉移焦點、凝聚支持者、重啟藍營動能。
  • 面對罷免戰局可能不利的情況,提出替代應對策略。
  • 意圖將反制罷免的主動權收回,塑造「在野反抗威權」形象。

此一策略背後隱含藍營對罷免案發展的擔憂,特別是在國民黨34位立委被提出罷免,而民進黨卻僅有少數成案的情況下。

而若倒閣真正成功,根據憲法規定,倒閣成功後:

1.行政院長卓榮泰須在10日內辭職
2.卓榮泰可同時呈請總統賴清德解散立法院
3.若賴清德決定解散立法院,新的立委選舉必須在60日內舉行
4.解散立法院期間,將有約60天沒有立法機關監督行政部門的空窗期

倒閣不倒閣?觀點大不同

承上論述,若成功倒閣後,推測總統賴清德解散立院的機率應相對較高,而立法院改選可能改變政黨席次分布,影響未來政策方向,並一舉解決政策僵局與憲政危機。

各政黨觀點與策略大不同

事實上,目前各政黨對倒閣可能帶來的後果有不同解讀:

  • 例如,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曾公開拋出「乾脆直接倒閣」說法,但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倒閣是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方式」。
  •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則認為,若只重選國會而賴清德仍在位,無法達到真正檢驗民意的目的,他主張「最好的方式是總統跟國會一起重選。」
  •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罷免後也是要改選,直接來也可以」,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指出「不要為了救罷免,現在胡亂地提出倒閣」。

倒閣失敗會怎樣?

雖然倒閣可能解決憲政僵局,但若失敗也會有政治風險。 若未通過,一年內不得再對同一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反而可能強化執政團隊正當性。

即使倒閣成功後又導致立院改選,由於賴清德仍在位,他可藉此全力輔選民進黨立委,因此藍營未必有利 ;此外,包括民眾黨等小黨也可能擔憂重選反而會影響其現有席次,也不一定支持倒閣。

總結來說,倒閣案能否真正提出並獲得通過,仍取決於複雜的政治計算與各方利益權衡。然而,無論結果如何,此一議題的浮現已深刻影響台灣政治氛圍,並可能成為未來政治角力的重要變數。

延伸閱讀:中鼎196億元工程款成呆帳!踩雷始末一次看:Global Clean Energy是誰?錢能討回來嗎?
IG新功能上線!「網格編輯」實現排版自由:2方法輕鬆調整,實用教學一次看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中鼎196億元工程款成呆帳!踩雷始末一次看:Global Clean Energy是誰?錢能討回來嗎?
IG新功能上線!「網格編輯」實現排版自由:2方法輕鬆調整,實用教學一次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