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WoS、FOPLP(面板級扇出型封裝)都是近年半導體界深受關注的技術熱詞,有設備業者將兩者結合,推動CoWoS面板化的「CoPoS」(Chip-on-Panel-on-Substrate)新趨勢,追求更高的面積利用率、提升產能。
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亞智科技4月14日舉行媒體活動,總經理林峻生宣布, 公司於2月底與德國母公司Manz AG簽署管理層收購協議,收購所有股權後分割為獨立公司,專注於半導體製程設備解決方案。預計第2季完成股權移轉,由德商變回台資企業,邁入獨立運營新階段。
林峻生並提到,亞智今年在桃園設立半導體研發中心,建構具備試驗與量產能力的CoPoS重佈線層(RDL )設備,加速半導體面板級封裝設備發展。
CoPoS是什麼?和CoWoS有什麼不同?
台積電近年廣為外界討論的先進封裝CoWoS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晶片堆疊起來再封裝於基板上」,整合不同類型及製程節點的晶片,藉此降低延遲、減少所佔體積、達到更佳效能及功耗表現。
林峻生介紹,隨著AI晶片有越做越大顆趨勢,原來的12寸晶圓放置空間有限,「CoWoS用wafer(晶圓)來做產能不夠、成本一直提升,所以會有CoWoS用Panel size來做的概念」,這就是CoPoS。
他進一步說明, CoPoS的概念便是將CoWoS「面板化」,將晶片排列在方形的「面板RDL層」,取代原先圓形的「矽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透過「化圓為方」提升面積利用率與產能。
林峻生舉例,以510 x 515 mm的方形面板來說,可放置空間為12寸晶圓的4.5倍,600 x 600 mm為6倍,700 x 700 mm則是8倍。
延伸閱讀:CoWoS-L、CoWoS-S、CoWoS-R,台積電3種CoWoS差在哪?
逾40年設備廠攻面板級封裝、玻璃基板,半導體營收過半
回顧亞智的發展歷程,亞智成立於1986年,在設備領域有近40年經驗,客戶包括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封測廠、顯示器面板廠及IC載板廠等,出貨超過8000台,核心技術包括電鍍、化學濕製程、數位噴印成膜及自動化等。
亞智曾於2001年上櫃,2008年被德國自動化設備大廠Manz AG收購後下櫃,轉於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
林峻生指出,亞智從PCB濕製程、IC載板一路做到半導體CoPoS設備,目前來自半導體的營收已過半,近年一大發展重心為半導體面板級封裝,「因為從PCB、載板到面板一直是做方的,在黃光技術也比較熟悉。」
林峻生提到,亞智在2019年交付了600x600mm的FOPLP大量生產線,2022年則交付 700x700mm的FOPLP大量生產線。
另一方面,林峻生表示,自從英特爾(Intel)於2023年9月率先推出下一代先進封裝的玻璃基板,亞智自2023年也投入玻璃基板的RDL製程技術開發,並於2024年完成開發510x515mm的玻璃通孔(TGV)蝕刻設備。
佈局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拚3年內再返上櫃市場
今年2月,亞智德國母公司Manz AG的部分業務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收購,獨立而出的亞智,則聚焦於亞洲的半導體製程設備市場。林峻生指出,亞智在股權交割完成後,資本額約2億,員工人數約370位,營運據點包括台灣、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
林峻生進一步提到,中國蘇州廠主要服務中國客戶(local to local),也有高精密度設備代工業務;印度新德里據點以太陽能相關的銷售服務為主,也關注當地建半導體廠的市場機會;馬來西亞則配合歐洲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廠)客戶需求,在當地設據點服務。
針對近來美國關稅海嘯衝擊,是否考慮赴美設廠因應?林峻生指出,美國製造成本較高,在當地設廠製造較為困難,對於在美設點,較偏向依客戶需求設立服務據點。
亞智亦往IPO計畫前進,往3年內再返上櫃市場目標努力。
延伸閱讀:Google又裁員,砍Android、Pixel數百人!台灣受多大影響?總部回應了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Google又裁員,砍Android、Pixel數百人!台灣受多大影響?總部回應了
美國關稅政策一周數變!CBP公布20項關稅豁免編碼, 電腦、智慧手機、晶片都入列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