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核能不是信仰!」童子賢籲理性挺核:台灣不利於風電和太陽光電發展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3月25日09:50 • 發布於 03月25日09:50

「現在已經不是單純擁核或反核的選擇,而是能源發展已經關係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

和碩董事長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強調,核能應被視為科學、理性問題,而非信仰問題。

童子賢:核電只是其中一種能源工具!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於3月25日以「能源永續論壇」為主題,童子賢以「台灣產業、能源與國際趨勢」為題進行演講,探討全球新能源趨勢下,台灣的能源轉型佈局。

隨人工智慧蓬勃成長,對電力需求也急劇攀升。童子賢演講時表示,現在已經不只是擁核、反核的問題,核能只是能源其中一個選項,「我反對把核能當成信仰,它只是一個工具。」強調應以理性態度評估核能的安全性與可行性。

他指出,能源支出一直是國家的重大財政項目,往往高於國防預算經費的4到6倍,並指出全球電力產業產值高達6兆美元,遠超於汽車產值2兆美元與全球半導體產值6200億美元,由此顯示能源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同時,在台灣綠色能源先行的政策佈局之下,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約12%,在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後,台灣將出現95.1萬瓩、約3.1%的供電缺口。

童子賢表示,現在政府長期用稅收補貼台電電費成本並非長久之計,加上台灣地狹人稠,其實是不利於風電和太陽光電發展。同時,因為氣候變遷讓全世界思考如何降低「碳排」,「當你需要電力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保電力來源不排碳,而核能就是促使生產不排碳的能源。」

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致詞表示,台灣能源轉型刻不容緩,政府將持續廣納各界意見,推動多元綠能與深度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確保穩定供電。

童子賢:世界都在重啟核電廠

全球加速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但在缺電隱憂下,核能已逐漸翻轉成為潔淨能源代名詞。

童子賢演講表示,全球能源政策的發展受到過去事件影響,像是1973年阿拉伯國家使用核能造成經濟衰退,以及烏克蘭車諾比核災和2011年日本發生的福島核災,這是各國在能源選項重大轉折,造成對核源政策的畏懼。

不過近年,美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各國吹起核電復興運動,且紛紛表態在綠電還無法穩定供給的過渡期,必須重啟核電廠。

他進一步指出,乾淨的電力來源目前只有核能可以做到穩定供電,表示多個重啟核電的國家,包含歐洲國家瑞士、瑞典、義大利都紛紛放寬核電政策,將40年廢除的限制取消,只要每年接受安檢,在安全無虞之下就可用。

甚至,是經歷福島核災的受災國日本,也宣布將在2030年達到22%核電供應的比例,同步放寬核電使用年限40到60年。

童子賢也做出結論,台灣不能放棄任何一度不排碳的電,包括氫能、地熱或潮汐發電,都要持續研究,「台灣應該關注全球能源趨勢,理性探討未來選擇,確保國家產業競爭力與民生發展。」

延伸閱讀:「我察覺到泡沫正在形成!」蔡崇信示警AI過熱:資料中心建設已超過實際需求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台灣之光!清大何凱鈞獲CodeVita世界冠軍:如何挺過6小時寫Code馬拉松,擊敗53萬人?
時代眼淚+1!全台首家萊爾富3/24熄燈:堪稱光泉汪家「起家厝」,為何36年後說關就關?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