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Figure AI 發表生產基地 Bot Q,訴諸機器人打造機器人自主演化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4月16日16:46 • 發布於 04月17日07:30

Figure AI 3 月中旬發表首座大規模生產人型機器人的智慧工廠「Bot Q」,主打 AI 原生架構與機器人持續進化,為產業立下新製造範式,惟後續仍面臨指令容錯度、法規與安全等挑戰,對等關稅使機器人發展更區域化,亦牽動整體產業走向。

建立AI原生製造架構,訴諸機器人打造機器人自主演化

Bot Q背景為開發團隊分析Figure 02機器人零件數量、製造流程、加工製程等會大幅影響組裝時間,遂使其往精簡零件、降低公差、彈性生產等強化,並根據需求協同外部供應商開發零件,催生專為人型機器人設計、組裝與測試並重的智慧工廠。除了常見企業資源規劃(ERP)、倉庫管理系統(WMS),Figure AI也為Bot Q設計客製化製造軟體(MES),將各生產環節整合至單一即時數位系統,追蹤零件、監控組裝效率,並嚴格控制品質,後續亦可用於建置機器人各零件測試資料庫。

Bot Q最大特色在「以機器人製造機器人」封閉設計,最佳化AI模型Helix,工廠不僅用自家機器人組裝生產線關鍵部位,亦可當物料搬運員在不同站點移動貨物,遠較過往需耗時安裝、低靈活度的傳送系統便利。以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與人工監督結合,可大幅提升速度、精度和適應性的混合勞動力,同時最大限度減少重複任務的人工干預。Figure AI已完成下代產品Figure 03設計,有望生產,Bot Q第一代產線目標為每年12,000台人型機器人、四年內放大至10萬台。

各開發商製造範本各有所長,對等關稅料使機器人壁壘更明確

另一家指標開發商Agility Robotics亦於2024年底啟用專門打造人型機器人的工廠RoboFab,每年可生產上萬台Digit機器人。若與Figure AI的Bot Q及特斯拉自用Optimus製造中心三者比較,RoboFab核心優勢在模組化設計與既有供應鏈深度整合,追求穩定交貨與品質一致性。Optimus工廠從自研晶片、模型訓練平台、自主打造大量零組件、串聯至車用製造經驗的垂直整合架構,有望成為產業最能一站式打造機器人的體系。相形之下,Figure AI Bot Q最大優勢在AI原生的生產控制架構,並封閉環境學習強化機器人技能擴張。

▲ 主要人型機器人專用製造工廠比較。(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整理,2025.4)

Bot Q大量複製挑戰包括語言控制容錯設計、自主機具法規安全性、基礎設施的數位化程度、成熟供應鏈的配合協作等;此外,近期衝擊全球的對等關稅雖暫緩實施90日,卻也為此類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發展投下變數。就Figure AI等美企角度看,如照原訂計畫實施對等關稅將高機率導致進口零組件價格上漲、製造成本增加,企業遂須尋求降本替代方案;製造商為維持利潤,更積極部署自動化與智慧製造方案,尤其美國與友善國家生產基地將優先導入機器人與自動化產線。另一方面,中高階工業甚至人型機器人能補足更多人力與異質工序,投資回收期在高人工成本環境下料也縮短,吸引大型廠加速導入。

惟因應關稅動態調整下,製造基地轉移、成本壓力,乃至市場結構的改變,都將使市場不確定性持續升高。部分供應鏈中斷使過渡期成本高漲、對中系零組件依賴者營運風險升高、中國與高關稅區域短期需求轉弱等,已是機器人廠商近期可預期之市場衝擊。因此,Bot Q若能克服上述瓶頸,將能成為AI智慧製造的新形態應用,並以機器人打造機器人之特性,加速整體產業技術與產品佈署之前進步伐,然而是否會進一步使機器人產業更加往區域發展建立壁壘,將是後續須持續關注的關稅影響議題。

(首圖來源:Figure AI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