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以來,美國公債市場劇烈震盪,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強勢攀升,投資人避險情緒反轉,傳統「避風港」的美債反成「殺戮戰場」,引發市場恐慌。
殖利率飆升,投資信心動搖
根據《道瓊市場數據》,截至17日(周四)收盤,10年期美債殖利率單日跳升4.9個基點至4.325%,為4月11日以來最大單日升幅;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周內也上揚至4.809%。這波拋售潮打斷了10年期美債連三日下跌的趨勢,儘管全周仍累計回落16.6個基點,仍難掩市場焦慮。
專家指出,目前長短天期債券利差擴大至2022年來新高,顯示投資人對未來經濟前景與政策穩定性的疑慮加劇,偏好轉向短天期、高品質債券。2年期美債殖利率已降至3.794%,反映聯準會(Fed)未來可能調整政策,但Fed主席鮑爾日前強調「不急於降息」,進一步加重市場觀望氣氛。
日壽險撤出,美債信心再遭重擊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富國生命保險公司近日宣布將減持外國債券、轉而加碼日本長天期公債,理由是「日本債回報率已達預期」。該公司計畫增持約300億至4000億日圓(約台幣69億至920億元)的日本長債,成為2025年度首家對外披露撤出美債計畫的大型壽險機構。
此舉震撼市場,原因在於日本壽險業總投資規模高達390兆日圓(約90兆台幣),動見觀瞻。分析警告,若其他壽險機構跟進,恐引爆全球資金「去美元化」浪潮,導致美債需求進一步下滑、殖利率飆升、價格重挫,甚至波及全球股市與其他債券市場。
川普經濟策略動搖信任基礎
市場之所以反應激烈,與川普政府近期「高關稅+低稅收」政策方針密切相關。在宣布大規模關稅措施之後,川普原本期待藉股市震盪促使資金轉向債市,壓低殖利率、降低政府利息支出,但結果卻是股市、公債與美元三殺,迫使川普急忙宣布關稅實施將「暫緩90天」。
2025財政年度,美國政府的淨利息支出已高達4,890億美元,占總支出14%,甚至超過13%的國防開支,突顯債務利息已成為美國預算最大壓力源之一。
這背後的問題根深蒂固。美國自1933年以來僅有12個年度實現預算盈餘,最近一次還是在2001年。2025年預計赤字將達1.94兆美元,占GDP比重6.5%。為支應政府日常支出,舉債幾乎已成唯一選項。
美國聯邦債務上限自2025年1月2日重啟後,雖名目上設於36.1兆美元,實際債務已突破36.2兆美元,只能依靠財政部的「非常手段」勉強維持運作,市場對美國信用的疑慮也因此升溫。
市場動盪,投資人轉向短債與現金
這次債市震盪,令美債投資人前所未見地出現「信心動搖」。起初關稅宣布當日,資金確實流入美債避險,但川普隔日加碼稅率威脅,使市場恐慌性拋售升溫。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3.9%一舉衝破4.5%,30年期接近5%,一週之內殖利率變動幅度達數十個基點,這種程度的變化已非尋常現象。
分析師認為,造成這波劇烈賣壓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川普政策朝令夕改,加劇不確定性;二是外資與避險基金因應貿易戰升溫、開始結清槓桿部位,進一步加重債市壓力。
凱投宏觀分析師高特曼警告,美債與美元的風險溢價近來急升,有如2022年英國「迷你預算」風暴所造成的公債拋售潮。當時,英國央行被迫緊急進場買債救市,才化解退休基金破產危機。若美債市場賣壓持續加劇,亦可能迫使Fed進場干預。
利差急擴,債市暗藏系統性風險
道瓊數據顯示,目前30年期與2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已擴至1.015個百分點,是自2022年1月以來最大值。這代表政府須付出更高利息,才能吸引投資人鎖定長天期資金。專家認為,這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穩定性的疑慮,也說明長債吸引力正快速下滑。
目前外國央行已連續四個月減持長天期美債,並偏好短債;同時,白宮正研擬高達5兆美元的新一輪減稅計畫,使財政壓力雪上加霜。若稅收減少而支出無法同步削減,財政部勢必需再度發行更多公債,屆時債市恐將再次遭遇供給壓力。
債王與股神如何操作?市場指標值得參考
市場動盪之際,投資人該如何因應?有「債券天王」之稱的雙線資本創辦人岡雷克(Jeffrey Gundlach)建議:
• 提高現金比重(他管理的基金持有25%-30%現金);
• 避免槓桿操作;
• 投資短天期、高信用等級的債券;
• 配置黃金作為對抗政策風險的避險資產;
• 採取防禦型操作,待標普500跌至4,500點以下才考慮進場;
• 準備迎接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他估計機率約為60%)。
「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目前手握3,450億美元現金,也正觀望進場時機。市場普遍認為,當巴菲特開始出手時,就是市場轉向的明確訊號。
債市風暴未止,投資人宜謹慎因應
總體而言,美國公債市場的劇變不僅反映出市場對川普政策路線的疑慮,也折射出美國長年累積的財政問題浮出檯面。從外資撤出、殖利率狂飆,到債市、股市、匯市同步下挫,這波危機已不僅僅是短期波動,而可能是系統性壓力的前兆。
對於全球投資人而言,如何重構避險策略,觀察Fed是否出手、白宮財政政策如何調整,以及債王與股神的佈局方向,將是穿越此波債市風暴的關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