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糧食短缺社會動盪,研究:極端乾旱逼羅馬帝國撤出英國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一個帝國或文明毀滅,可能都與氣候有關,異常氣候也是羅馬帝國撤出英國的關鍵背景。劍橋大學研究發現,公元43 年羅馬帝國占領英國南部地區,公元367 年遭野蠻人入侵,內憂外患不斷,公元 410 年逼得羅馬政府退出英國,促成這次叛變的關鍵就是連三年的大乾旱。

公元367 年,「野蠻人」皮克特人、斯科蒂人和撒克遜人,利用極端乾旱造成飢荒和社會崩潰,對虛弱的羅馬防禦造成毀滅性打擊,當時羅馬高級指揮官被俘或被殺,士兵加入入侵者。整個春夏季節,小股盜匪在鄉間四處遊盪搶劫。英國陷入無政府狀態對羅馬來說是災難性的,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安一世派遣將軍花了兩年才恢復秩序。約40 年後的西元410 年,羅馬官方行政最後殘餘者離開英國。

連三年乾旱,社會壓力爆表

劍橋大學地理學家研究橡樹年輪紀錄,重建公元367 年「野蠻人陰謀」期間和之後英國南部溫度和降水量,結合數據和羅馬記載,認為公元364、365 和366 年的嚴重夏季乾旱是關鍵事件的驅動力。

公元350~500 年,主要糧食生長季節平均每月降雨量為51 公釐。但公元364 年降至只有29 公釐。公元365 年更糟糕只有28 公釐,隔年為37 公釐。連三次乾旱,對羅馬統治時期最重要的農業區生產力造成毀滅性打擊。公元367 年,古羅馬末期最知名史學家Ammianus Marcellinus 形容英國人處於「飢荒最嚴重狀態」。

公元364~366 年乾旱嚴重影響春播作物生長,導致作物欠收,糧食減少,為叛亂提供合理動機,野蠻人開始入侵。穀物短缺可能導致其他逃兵事件,削弱羅馬軍隊軍力。

這場長期嚴重乾旱,剛好發生在羅馬統治英國期間特別貧困期,糧食和軍事資源運往萊茵河邊境,移民壓力也隨之增加。這些因素限制復原力,也讓乾旱引發部分軍事叛亂和之後外部入侵壓倒脆弱的防禦。

乾旱引發戰爭是歷史殷鑑

研究員指出,公元1836~2024 年,英國南部只經歷七次類似程度乾旱,大部分發生在近幾十年,且都不連續,所以那場乾旱對羅馬時代是多麼特殊。

研究員將氣候衝突分析擴展到公元350~476 年整個羅馬帝國,重建106 場戰爭前後氣候條件,發現乾旱年後戰爭數有統計意義。

歷史可能因氣候變遷滅亡的王朝很多,如高棉帝國、古馬雅文明、古埃及舊王國、唐朝末年與商朝末年等。作者指出,氣候與社會衝突的關係在現代也越來越清晰,極端氣候會導致飢荒,引發社會挑戰,最終就是全面衝突,不應只是歷史學家關心的事件,控制人為升溫幅度,減少極端氣候發生機率,才能維持人類文明繁榮繁衍。論文刊登於《氣候變遷》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