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一架尚未交付中國國航的波音 737Max 飛機今 ( 24 ) 日上午,從舟山波音完工中心起飛,目的地是波音總裝廠所在地西雅圖。這是中國在 7 天內退貨的第三架美國波音飛機。
在此之前,已有 2 架待交付廈航的波音飛機退回美國。由於「對等關稅」,中國國內航司開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吉祥航空也確認推遲接收原本要交付的波音 787 飛機。
據外媒 23 日報導,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 23 日證實,由於美中貿易戰,中國已停止接收新飛機。
奧特伯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由於關稅環境,中國客戶已經停止接收飛機交付」。波音計畫在 2025 年向中國交付約 50 架飛機。
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衝突,對作為美國主要出口商的波音來說,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CNN ) 報導說,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建立在荒謬的數學計算之上,導致數兆美元的市值蒸發。同時,全球對美國製造產品的需求也受到打擊。多家美媒也報導說,從特斯拉到波音,美國品牌正在被損害。
《華盛頓郵報》舉例說,波音 787 夢想飛機是一款跨國製造的飛機,其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機翼來自日本,艙門來自法國,機身部分在義大利製造,然後運往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由當地工人組裝。報導說,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正威脅著這條環環相扣的供應鏈。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里安航空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奧利裡警告稱,如果關稅導致美國製造的波音飛機價格上漲,這家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將考慮推遲飛機交付時間。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關稅的衝擊下,蘋果、Nike、特斯拉和星巴克等美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競爭對手蠶食。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翰·吉伯特表示,在當前環境下,美國品牌和美國製造商面臨著諸多危險,既直接來自其他國家,也間接來自消費者對美國產品普遍存在的負面反應。
美國《華爾街日報》22 日報導,為進一步削減成本,波音已同意以 105.5 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出售其部分數位航空解決方案業務,給美國一家私募股權公司Thoma Bravo,包括提供導航產品和軟體的子公司傑普遜,以及航空導航應用程式 ForeFlight。
報導稱,此舉是波音公司為削減成本和籌集資金做出的最新努力,因為該公司每個季度消耗數十億美元,並且在努力應對近年來一系列安全醜聞引發的品質危機。
波音去年虧損了 140 億美元,預計虧損將持續到今年,大規模虧損迫使波音公司急切地尋找額外的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