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焦慮是真的!高溫恐致情緒失調和暴力行為增加 暖化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全球暖化導致夏季氣溫節節攀升,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衝擊。從上班族隨身攜帶小電扇降溫,到電商平台移動式涼感產品銷量年年成長一至兩成,都顯示民眾對抗高溫的迫切需求。更令人憂心的是,根據《柳葉刀》期刊研究顯示,氣候壓力正加劇精神疾病負擔,專家更提出「熱焦慮」與「氣候焦慮」等新概念,反映高溫與氣候變遷對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提醒各國必須加強減碳力度並制定相應的公衛政策。
上班族小姚每天上班時都會隨身攜帶手持電扇,邊走邊吹以對抗炎熱天氣。即使抵達辦公室,她仍需繼續使用小電扇或直接冰敷皮膚降溫。作為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小姚表示,帶小孩出門時絕對不能沒有小電扇,不僅孩子的推車上要裝一個,自己手上還要再拿一個。她解釋,天氣太熱時小朋友容易脾氣暴躁,這對大人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因此電風扇成為她夏日必備物品。
全球暖化使夏季溫度不斷攀升,戶外活動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電商平台發言人Jessica指出,近年來「移動式涼感」成為消費者搜尋的關鍵字,反映通勤族群和戶外工作者對急速降溫的強烈需求。她觀察到高溫季節逐年延長,帶動相關產品銷售期拉長,整體銷量每年成長一成到兩成左右。掛在脖子上的降溫小物在外送員等戶外工作者中需求也明顯增加。
高溫不僅造成身體不適,更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根據2023年國際期刊《柳葉刀》的研究預測,因氣候壓力,2025年印度的精神疾病負擔將增加23%。印度科學家表示,2025年印度北方邦熱浪期間,醫院每天接診上百例精神病病例,顯示地球升溫對精神健康造成的緊迫影響。高溫除了導致身體不適外,還會短暫影響認知功能,引起疲倦、頭痛、頭暈,甚至造成情緒失調和暴力行為增加。
隨著暖化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心理學家創造了「熱焦慮」一詞,描述因天氣炎熱引發的擔憂、不適或不安。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指出,多國研究發現,氣溫每升高1度C,因心理健康而求診的比例會增加0.9%,若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到需要急診或住院,增幅甚至高達6%到8%,顯示天氣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田心喬進一步解釋,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旱災等影響,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安,產生對氣候變遷的失控感。這類患者在臨床上越來越多,學術文獻中稱之為「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或「生態焦慮」(Eco-anxiety),嚴重者會出現不安、失眠等症狀,是臨床上需特別重視的族群。
文化大學大氣系副教授曾鴻陽表示,雖然世界各國一直希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C內,但2024年全球平均溫度已達到這個標準,意味著未來目標應調整為控制在2度C以內。這也表示全球升溫的速度和範圍將超出過去預期,各國需要更大力度進行減碳,否則連2度C的目標都可能無法達成。
全球暖化不僅影響環境和糧食安全,更直接衝擊人類身心健康。面對這一嚴峻挑戰,世界各國必須更積極減碳,控制地球升溫,同時在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上快速納入應對高溫的策略。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