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地圖上的潛在破口!學者揭比亞迪來台背後國安、資安陰影
Newtalk新聞
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BYD)近日被爆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在高級餐廳夜宴立院總務處長廖炯志、正副院長韓國瑜、江啟臣的幕僚等人,有意將比亞迪旗下的歐洲合資品牌「騰勢」用第三地泰國生產方式洗進台灣。對此,成大教授李忠憲直言,汽車不只是移動工具,更是國安地圖上的潛在破口,他主張封殺這一輛能「聽你說話」、「拍你影像」、「傳送資料回中國」的智慧電動車。
「比亞迪來台背後的國安與資安陰影」,李忠憲發文表示,這是台灣日常生活的抖音入台時刻,當年台灣沒辦法通過數位中介法,也不敢用國家安全的原因禁抖音,現在比亞迪要來了,「當我們以為國安威脅只存在於晶片產業與TikTok時,另一波潛藏風險正悄然逼近──比亞迪的電動車即將來台」。
比亞迪電動車即將進軍台灣,許多人關注價格、補助、性能與市場競爭力,但李忠憲指出,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當一輛中國製造的智慧電動車開進你家社區及政府機關周邊,甚至停在國防部門口,它究竟是交通工具,還是潛在的攻擊載具?汽車,是可以殺人的武器平台,它能載炸藥、藏監聽器、搭載遙控裝置,也能透過遠端軟體更新失控,是流動的資安風險,是一個載著鏡頭、GPS、麥克風與通訊模組的移動感測器。
李忠憲提及,電動車的普及加速了這種風險的演化,特別是來自中國的車款。比亞迪身為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其車輛多數具備遠端 OTA 韌體更新能力,也就是,車子出了廠還能透過網路改變系統行為。這樣的功能看似便捷,但一旦被中國政府或企業濫用,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政府已經開始警覺」李忠憲指出,今年初,美國商務部對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車廠啟動資安調查,並警告其車輛內建的高階連網設備與感測器,可能成為中共監控系統的延伸工具。美國智庫更指出,這些車可能具備「遠端癱瘓功能」,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或地緣政治升溫,中國政府可透過後門系統控制、干擾甚至摧毀大量已部署在敵國的車輛。
「這不是陰謀論,也不是冷戰思維」,李忠憲強調,中國早已立法規定本國企業需配合國家情報任務,這意味,只要中共開口,任何中國企業都無權拒絕交出資料或協助政府行動。比亞迪再怎麼聲稱「我們是民營公司」、「我們遵守當地法律」,這些說詞在中國國安法之下毫無意義。
為什麼全世界的汽車都必須掛牌管理,而腳踏車不用?李忠憲說明,因為汽車可以撞死人、可以藏炸藥、可以駛入人群、可以成為攻擊工具。電動車則把這種風險提升到資訊戰層次——它連不用撞人都可以癱瘓你,「它能竊取你的聲音、你的影像、你的行車路線,甚至透過駭客手段讓你打不開門或無法煞車。」
李忠憲示警,在這樣的背景下,還能用「自由市場」、「價格競爭」來輕描淡寫地討論比亞迪來台的意義嗎?當討論蘋果手機是否能裝抖音時,卻放任中國電動車在台灣道路上穿梭,這豈不是邏輯上的矛盾?
面對中國製電動車大軍壓境,李忠憲呼籲「我們要的不是恐慌,而是警覺;不是民粹,而是制度。唯有正視這些風險,台灣才能在科技戰與資訊戰中守住基本防線。」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