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連年虧損侵蝕公視基金會財務 審計部:盡速釐清定位
文化部今年編列29億元預算捐贈「公視基金會」,但審計部指出,「公視基金會」轉投資的華視,已累積虧損達35.4億元,且長期定位不明,超過10年未改善;而同為公廣集團的公視,觸達率則呈現下降趨勢。台藝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認為,公視應思考如何有效擴及致更廣泛的群眾,而華視唯有及早確定華視定位,才有助於華視、公廣集團發展。
審計部報告指出,公視頻道2019至2023年觸達率從77.8%降至69.7%,且內部員工滿意度調也較往年下降,遂呼籲公視積極提升觸達率及營運效率,以發揮公共價值。而華視則呈現連年虧損狀態,累計損失達35.4億元,占公視基金會財務短絀51.1億元的近7成。
審計部強調,華視無論是虧損、定位不明等問題,最早於2014年就已經遭監察院指出,然而至今逾10年期間,華視的改善計畫要不是因公視基金會董事延任而停滯,就是召開會議仍無具體進展,連年虧損已嚴重侵蝕公視基金會經營之成果。
賴祥蔚認為,公視觸達率下降屬閱聽眾習慣改變而形成的「非戰之罪」,不只公視,許多民營之媒體公司也都有收視下滑問題,即便如此,公視也應思考如何有效擴及致更廣泛的群眾、達成公廣集團的任務。
賴祥蔚提到,華視連年虧損係因其定位不公、不民,導致經營人也難以界定所謂績效,究竟是依董事會還是市場態度為考量,進而產生內部矛盾、連年虧損,對華視來說無疑是種「持續20年的折磨」,且不只華視,也影響整體公廣集團,遂要解決公廣集團問題,第一步就是釐清華視定位。
文化部回應,將持續強化公視節目內容及優化電視頻道排檔策略,並積極布局新媒體影音平台,推動數位轉型,以全面強化公視與品牌影響力;華視部分則正透過穩定收入及落實管控成本,重新定位以推進創新品牌形象,並持續就資產活化、推展創新創業等提出策略方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