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難靠意志力,醫:「這方法」提高 3 倍成功率
最新國健署資料顯示,113 年台灣成年吸菸率為 12.8%,較 10 年前下降 3.6%,但仍有逾 200 萬名吸菸者,尤其加熱菸即將上市、非法電子煙流竄。除了前端避免抽菸外,後端戒菸亦是菸害防治重點,專家指出,僅靠意志力戒菸成功率約 5-10%,但若在專業服務人員協助下使用藥物搭配心理支持,成功率將大幅提升 3 倍以上。
國健署最新 112 年資料顯示,台灣 6 個月點戒菸率為 31.3%,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郭斐然指出,此成績接近臨床推算,且優於多數國家,歸功於台灣有國家型的戒菸服務計劃,提供完整的戒菸醫師訓練,且免戒菸者部分負擔,使平均就診次數提高至 3 次,增加戒菸成功率。
目前我國臨床戒菸方法主要分爲 2 類:
- 戒菸諮商:透過提供戒菸建議、行為治療,減緩心情不好、失眠、精神無法集中等戒斷症狀。
- 戒菸輔助藥物:貼片、口嚼錠、吸入劑等尼古丁替代藥物,及安非他酮(bupropion)、伐尼克蘭(varenicline)等非尼古丁藥物。
尼古丁替代藥物是目前戒菸最常見的輔助方法,郭斐然表示,戒菸者在藥局購買後,循序漸進使用將減少尼古丁攝取量;若有口腔問題、皮膚敏感,可經醫師處方改用非尼古丁藥物。兩款非尼古丁藥物作用機制不同,安非他酮是藉由增加大腦多巴胺濃度,降低戒菸的不適感;伐尼克蘭則會阻斷尼古丁接受器,讓戒菸者不想抽菸,即使抽菸也會降低滿足感。
郭斐然補充,伐尼克蘭為現行單一最有效的戒菸藥物,其戒菸成功率臨床試驗顯示爲 4 成,台灣臨床應用更高達 6 成,表現較其他藥物成功率 2-3 成突出,過去診間一半病人有使用。據相關人士指出,伐尼克蘭幾年前因發現不純物遭業者自主下降,但預計今年回歸市場,臨床使用狀況有待觀察。
面對新興菸品來襲,郭斐然說,其戒菸方法與傳統紙菸無異,特別是加熱菸仍屬傳統紙菸,可適應症內使用既有戒菸藥物;對於電子菸來說,目前為適應症外使用既有藥物,未來發展須視食藥署解釋而定。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表示,現有數十種戒菸輔助藥品供醫師依專業判斷使用,也呼籲民眾可求診全台 2700 家合約醫事機構,或使用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line 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一對一客製化戒菸服務。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