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實測「饅頭減肥法」瘦1.5kg 醫曝4大隱憂
近來社群平台掀起「饅頭減肥法」熱潮,女星夏若妍、王梓薇親身實測後成功在短時間內減輕體重,引發不少人跟風嘗試。許多人認為白饅頭是「乾淨的碳水化合物」,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是減脂聖品。然而,醫師提醒,雖然短期內因熱量赤字確實能減重,但長期僅靠饅頭減肥可能帶來多項健康風險,甚至導致越減越肥。
女星夏若妍曾分享自己因術後休養期間,體重從50公斤增至56公斤,體脂也從23%上升至27%。為了快速恢復身材,她採用「饅頭減肥法」,成功瘦身且沒有復胖。另一位中國女星王梓薇也與母親一同挑戰此法,一天最多食用5顆白饅頭,結果一週後她減輕了1.5公斤,而她的母親更是瘦了將近3公斤,成效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夏若妍強調她的方法並非整天只吃饅頭,而是將饅頭作為運動前後的能量補給品。她解釋,饅頭屬於單純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快,能迅速提供能量,有助提升運動表現。她建議在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食用半顆饅頭,可補充身體所需的肝醣,避免運動時消耗寶貴的肌肉組織。而運動後則必須搭配雞胸肉、豆腐、雞蛋等優質蛋白質,以「碳水+蛋白質」的黃金比例,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維持基礎代謝率。
王梓薇的饅頭分配方式則是早餐2個、午餐2個、晚餐1個,並搭配水或椰子水增加飽足感。這種方法雖然短期內見效,但專業醫師指出其中隱藏的健康隱憂。
有開設減重門診的開業醫師張進芳提醒,單一食物減肥法並非長久之計。他解釋,一般的饅頭每個約90克至110克,熱量約為200至240大卡,若每餐僅食用1至2個,全天熱量確實會低於基礎代謝率而導致體重下降。然而,這樣的減重方式雖然表面上體重減輕,卻隱藏著多項健康風險。
張進芳醫師點出四大風險:首先,饅頭屬於澱粉類食物,攝取後會使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平衡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導致血糖又快速下降。這種血糖的高低起伏反而容易產生飢餓感,讓人越吃越多;其次,若只吃饅頭而缺乏足夠蛋白質,長期下來會導致肌肉量不足,肌肉流失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容易復胖的體質。
第三,長期只攝取單一食物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有網友反應執行饅頭減肥法後出現便秘問題,這可能是缺乏膳食纖維的警訊;最後,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加上饅頭是用酵母菌發酵,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引發脹氣或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因此消化性潰瘍或胃食道逆流患者不適合採用此減重方法。
許多人認為不加餡、不加油的白饅頭是「乾淨的碳水化合物」,但張進芳醫師指出,無論是否額外添加糖分,只要是澱粉類食物,進入體內就會被轉化為糖分。他建議,與其選擇白饅頭,不如選擇糙米飯或五穀飯等「全穀類」的非精緻澱粉。這類食物需要身體花費更多能量去消化吸收,因此升糖指數(GI值)較低,能讓血糖上升速度較為平緩,飽足感也更持久。
張進芳醫師進一步建議,相較於白饅頭,不妨改吃原型食物如「十穀米」、「胚芽米」,不喜歡全穀類的人也可以選擇高纖白米飯,這些原型食物比經過加工的饅頭更為健康。另一選擇是食用無糖白饅頭,內夾青菜、雞蛋等食材,使飲食更加均衡。他強調,減重飲食應把握均衡原則,將適量的全穀類主食搭配足夠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再配合規律運動,才是健康且可長久執行的減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