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正向思維】孩子易自我懷疑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5撇步助孩子建立正向思維 重拾積極心態

MamiDaily

更新於 08月26日11:05 • 發布於 08月26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孩子承受的壓力比以往更多。課業、同儕比較,甚至社群媒體,都可能讓他們陷入悲傷、焦慮,甚至自我懷疑。許多父母會聽到孩子說:「反正我做不好」「我一定會失敗」,這些話背後,反映的是孩子在努力面對龐大情緒時的無助感。大人或許已經學會一些調適的方法,但孩子還在摸索,他們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陪伴,才能慢慢學會與情緒相處。

課業、同儕比較,甚至社群媒體,都可能讓孩子陷入悲傷、焦慮,甚至自我懷疑

Photo from MamiDaily

陪孩子學會接納自己

要幫助孩子培養正向思維,並不是要求他們隨時都要保持快樂,而是讓他們理解所有情緒都是正常的,無論是快樂還是失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關鍵在於如何陪伴孩子面對那些令人不舒服的情緒,並在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以更健康的方式來思考與行動。

很多父母會問:「我能怎麼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想法呢?」其實答案不難,我們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永遠要快樂」,而是教會他們認識、接納情緒,並在日常中透過小練習,逐步培養出更積極的心態。以下分享 5 個簡單又實用的方法,能幫助孩子慢慢重拾自信與快樂。

要幫助孩子培養正向思維,並不是要求他們隨時都要保持快樂,而是讓他們理解所有情緒都是正常的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冥想練習

冥想是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的好方法。當孩子安靜下來,心裡默念「願你快樂、願你平安、願你健康、願你自在」這樣的祝福時,他們不只是重複字句,而是在心中培養善意與同理心。這樣的練習能逐漸幫助孩子跳脫單一的負面情緒,培養對他人及自己的關懷。

二、正向肯定語

除了冥想,正向肯定語同樣能產生強大效果。當孩子每天對自己說「我很善良」「我很特別」時,這些簡單的話語會逐漸在心中留下印記,幫助他們累積自信與正向的自我形象。父母甚至可以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想出屬於自己的肯定句,讓這個過程成為親子之間的互動與鼓勵。

孩子每天對自己說「我很善良」「我很特別」時,幫助他們累積自信與正向的自我形象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幫助他人

幫助他人不僅能帶來外在的感謝,更能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肯定的種子。當孩子願意為家人收拾玩具、幫忙同學、或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時,他們會體驗到「我能帶來正面的改變」。這樣的經驗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從而改善自我否定的想法。

四、分享快樂時刻

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習如何處理情緒,因此當我們願意和他們一起大笑、擁抱,或聊聊今天最開心的小事時,孩子不僅感受到情感上的連結,也會理解正面情緒是可以被表達、被分享的。這些細小卻溫暖的互動,會在他們心中逐漸建立起積極的基礎。

父母的陪伴與支持,遠比任何大道理都來得重要

Photo from MamiDaily

五、記錄美好時刻

透過文字記錄美好事物,也是幫助孩子整理思緒的有效方式。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本小筆記,鼓勵他們每天寫下幾件讓自己覺得快樂、驚喜或美好的事情,例如「今天老師稱讚我」「餅乾好香」「雨後的天空很漂亮」。當孩子持續記錄這些點滴時,他們會慢慢發現,生活裡其實充滿了許多值得感謝與珍惜的瞬間。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力量

孩子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但父母能教會他們的是:情緒並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和轉化它們。當我們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小練習,陪伴孩子一步步累積正向經驗,他們就能逐漸學會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並在困難時找到勇氣和力量。陪伴與支持,遠比任何大道理都來得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納時,他們也會更有能力走出自我懷疑,迎向一個更積極、更有自信的自己。

延伸閲讀:

【開學順利】子女放完暑假唔想返學 適應問題多點算好?家長記住三招開學煩惱解決晒

延伸閲讀:

【遠離螢幕】孩子外出用餐總坐不住吵著要手機?爸媽必學3技巧 讓孩子遠離螢幕乖乖吃飯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開學順利】子女放完暑假唔想返學 適應問題多點算好?家長記住三招開學煩惱解決晒

MamiDaily

【偉大父愛】父親無懼異樣眼光垃圾堆中執玩具 洗一洗變身嶄新禮物 女兒欣喜收下

MamiDaily

【房間分配】6子女擠一臥室 網民抨擊單親媽自私 女子自辯是好媽媽 最終睡客廳息眾怒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