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白醋洗熱水壺變「炸彈」 專家拆解常見清潔誤區

on.cc 東網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on.cc 東網

內地有一名女子倣效網上白醋加糖加水再煮沸方法,打算去除電熱水壺水垢,結果一分鐘後熱水壺突然「爆炸」,女子面部慘被沸水燙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化學博士鄺士山向《東呼即應》表示,白醋屬酸性,與水垢中碳酸鈣或碳酸鎂混合,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並「谷」於壺中。他指,用雞蛋殼亦可做到相同效果,因雞蛋殼與水垢成分相同。二氧化碳氣體不溶於水,若不適當「塞」着,壓力便增大,高溫下壓力更大,玻璃壺便會爆裂。

鄺續指,玻璃壺並非不會爆炸,不蓋上蓋其實很安全,但蓋上便有危險,當中的旋扭式蓋更危險,因此建議寧可冷泡浸一整晚,不必急於翌日使用。而倒入熱水後再搖晃,會增加氣體與液體接觸面積,易令氣體蒸發,高溫下搖晃增加蒸氣,悶在瓶中壓力愈來愈高,若不斷搖晃,保溫瓶抵受不住便會爆。若瓶的內膽為膠質,用清水搖晃清洗可行,因膠質似易潔鑊面,不黏水垢。但金屬內膽會黏水垢,可加檸檬汁、醋或草酸除垢,最重要勿加過高濃度,要溫柔處理。

至於有人用喝剩的汽水浸泡一夜,鄺解釋,因汽水中的磷酸能產生「乸喉」的效果,另有檸檬酸,兩者均可溶掉水垢或鐵銹物質,而氣泡亦有助帶走污穢物,故有一定清潔作用。鄺又指,除水垢其實很簡單,水垢本身呈輕微鹼性,使用酸性物質便能溶解。網上教導加入白糖並無除垢作用,惟白糖或可增加水的黏度,令水變濃稠,有助黏附穢物,然而真正除垢的是酸,即是醋,且必須用熱水,因高溫熱力會加快化學反應速度。

急症科專科醫生楊小鳴則稱,通渠水、硫酸及鏹水本身已高危,室溫下亦可能產生氣體,吸入或傷害氣管。若加入其他化學物,包括漂白水,會產生氯氣,若密封環境濃度高,會刺激黏膜,包括眼、鼻、口腔、氣管,入肺致呼吸困難、肺水腫等。

他指氯氣有刺鼻味道,引致刺激反應,較易察覺。若嗅到異味,第一時間開窗離開環境,減低破壞。若見到有人失去知覺或異常,要先確保自身安全,評估環境才進入拯救。若無呼吸脈搏,須戴保護器具包括面罩、手套才施急救。若半昏迷或昏迷,不建議喝水,因吸入氣體,飲水未必稀釋毒物,反有機會吸入肺部引致吸入性肺炎,亦須留意身體有無化學物,若有盡快用清水沖洗。

楊提醒,普通清潔劑如漂白水,正常使用其實安全,惟使用時開窗戴手套,防刺激皮膚。另勿混合清潔劑,因不知混合後的化學反應。例如漂白水加含氨清潔劑、玻璃或廁所清潔劑,便有機會產生有毒氣體。至於被沸水燙傷,第一時間應用室溫水大量清水清洗燙傷部位,以帶走殘留熱水,時間一般為15至30分鐘,但不要用冰水,因溫度太低反致凍傷。初步處理後應求診或往急症室,因傷口會接觸空氣而需不斷消毒,減感染機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