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突然加速」 科學家解釋了
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地球自轉速度正以令人費解的方式加快,今年其中幾天的自轉週期將略短於24小時,其中7月9日、7月22日和8月5日,被預測為全年最短日,比平均長度少了約1.3毫秒 (0.0013秒) 。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BBC科學聚焦》 (BBC Science Focus) 報導,地球自轉一圈,理論上應該是24小時 (即8萬6400秒) ,但實際上因地球內部與外部因素的複雜交互作用,自轉速度會發生微小波動。為了精準掌握每日時間變化,全球計時組織–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 (IERS) ,長期透過高精度儀器進行監測。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自2020年起,觀察到地球自轉異常加速,「這種加速趨勢持續至今」,可能對高精度衛星定位 (如GPS) 與全球時間標準系統產生潛在影響,甚至未來可能首次出現需要調整「負閏秒」的情況,以彌補時間誤差。 而影響地球自轉速度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月球的潮汐制動效應,月球引力導致地球表面隆起,進而產生潮汐,地殼變形會逐漸消耗地球的自轉動能,使地球自轉每世紀減慢約2毫秒,但在月球距離地球赤道最遠的時候,潮汐煞車效應會減弱,使地球暫時加快自轉–而今年最短的幾天,正好出現在這些時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除了潮汐影響,強震或地質活動也可能對地球自轉造成瞬間變化,例如:2011年日本發生規模9.0大地震時,地球自轉加快,使一天縮短了約1.8微秒,但這類現象通常為一次性影響,與目前持續性的加速趨勢不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儘管科學界已知多種會影響地球自轉的因素,包括:地核運動、大氣循環、冰蓋融化導致質量重新分布等,但目前仍無法解釋「為何地球自2020年後持續出現加速現象?」這成為地球物理學領域的全新謎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地球自轉的變化雖然微小,卻關乎整個世界的時間節奏,隨著「最短日」接連出現,引發國際關注。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外出住飯店、使用公共浴室時,不少人習慣赤腳踩進去,這件看似再普通不過的事,小心危機上身、後悔莫及!近期中國社群平台不少網友都在討論「酒店光腳洗澡感染跖疣」一事,如今專家也出面證實了!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鏡週刊》、《CTWANT》報導,醫師表示,跖疣是由HPV病毒 (人類乳突病毒) 引起的足部良性增生,主要與HPV-1、2、4、27、57等亞型相關,屬於低危型,但一旦感染,會導致足跖部角質增生,外觀可見黑點、角質硬塊,多數患者行走時,恐明顯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