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資深法醫馬宣立辭世 港大醫學院: 馬宣立精神永續傳承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07月04日07:02 • 發布於 07月04日07:02

資深法醫、性暴力支援中心「風雨蘭」創辦人馬宣立前晚(2日)辭世。他曾在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任教30多年,院方對他辭世消息感心痛。

馬宣立 (香港大學圖片)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昨日(3日)向師生校友發電郵,醫學院對馬宣立辭世消息感心痛,稱馬宣立不僅是備受尊敬的法醫病理學家,更是一位值得敬愛的良師益友。電郵中提到,馬宣立對服務他人的熱忱,尤其是在協助受創傷影響的人士時,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專業精神與同理心。

就在三個月前,儘管身體欠佳,他仍親赴澳門主持法醫學工作坊,展現對教學的無私奉獻。學生們為他的投入深受感動,「我們將永遠銘記馬醫生的幽默感、仁慈心腸、積極態度以及無私的奉獻」並起立鼓掌向他致謝。

電郵又指馬宣立生前關注弱勢權益,他創辦香港首個性暴力危機處理中心「風雨蘭」,為無數遭受性暴力的女性受害者提供支援服務。

院長劉澤星指馬宣立的遺志將通過他所觸動的人生、分享的知識以及為眾人樹立的卓越標準而永續傳承,呼籲大家以延續馬宣立推動病理學教育及服務社群的使命來紀念他。

馬宣立自1982年已開始做法醫,令他難忘的個案數之不盡,他曾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最怕就是接觸小朋友的個案,因為很多時小朋友都是最無辜。作為法醫,他要找出究竟小朋友是因為疏忽照顧、醫生看漏、斷錯症,還是因為虐兒導致死亡。

他表示虐兒不是即時,通常已有一段時間,每晚和小朋友沖涼,若然全身都有傷無可能見不到或視而不見。所以處理個案時,他有時都會懷疑母愛是否存在,訪問期間也感到非常氣憤。

另一個馬醫生覺得有挑戰性的就是肢解案,他表示如果肢解成功的話,是甚麼也不會找到,除非當事人自首認罪,就算有懷疑,找不到遺體也不能提告,所以往往破不到案。但馬醫生說香港居住密集,若要成功肢解一具遺體是需要很多時間及空間,很少人能做到。「可能水渠塞了,聞到有血腥味,又或者丟棄時被鄰居發現。」他分享一宗發生於90年代前的案件,由於當時未有DNA,所以不能確實死者身份,當年還年輕的馬醫生為了尋找證據,讓死者沉冤得雪,他不惜翻找整個屋邨的大垃圾桶,逐袋逐袋將垃圾袋揭開,他也沒有想過堂堂一個醫科生也會有「摷垃圾」的一天。

馬宣立生於馬來西亞,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隨即投身法醫病理學的工作。他於1995年到港大教書,為病理學系臨床副教授,專責研究創傷及死亡的成因。馬亦經常參與檢討各類因意外、自殺或命案而導致死亡的香港個案。此外,他亦跟不少專業團體合作,包括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事處等。

查看原始文章

全球首創|港大創「迷你器官」繁殖C鼻病毒 有助對抗常見呼吸道疾病

新城八大家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