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上翹點後移的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4
遲來的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4(下稱 Pro4)報告。鞋在 24 年 12 月尾已經收到,原本計劃在 2 月的香港馬拉松上著用,就可以用一月的訓練中試鞋再出鞋測。不過試過一次 interval 和 7k tempo run(m pace)後,腳腕有一點不適下,怕駕馭不了而受傷下,所以放棄了在全馬拉松中著用。
中底採用 LIGHTSTRIKE PRO 泡棉,密度控制得很不錯,令軟度和彈力恰到好處。在400-430左右配速(應該是比精英選手 m pace 慢的配速)下,不會太彈而令小腿服壓,又不會太軟而穩定性不足。
後踭標明厚度為 39mm
在 「跑鞋光明頂」中有提過,Pro4鞋底最大的改變在於鞋底上翹點的後移變化,和Pro3相比Pro4的鞋底上翹點後移了6%的距離,即是在整個鞋底從後踭往前60%的位置,這會讓整個鞋底的前傾感提升。
即是在著用中更會令著用者前掌先著地,所以筆者的 m pace 不夠快下,令腳腕不自然推進而感到不適。
Pro 4 另一升級來自鞋面,物料改用了很薄身的梭織網布,雖然看不到明顯氣孔,但物料柔軟透氣且貼合腳型,解決了 Pro 3 鞋面硬、壓腳背的問題。
亦由於鞋面質地太柔軟,所以採用了並沒有在其他鞋款中採用過的 Lightlock 技術,用作提高包裏感和鎖定腳背。
Pro 4 用的碳柱 energyrods 同樣是 energyrods 2.0 亦跟最頂級的 adios pro evo 1 一樣,配合中底而後移了上翹點。作用同樣是提升向前跑動的前傾感(rocker effect)。
Pro 4 的外底雖然都是 continental 耐用物料,但採用了全新的設計。鞋底的膠粒結構是來自測試運動員足底的壓力分佈而製。而那塊注明 continental 的黃色橡膠,就是處於大部分運動員落地重心的位置。
鞋楦比筆者著過的 adidas 競速鞋(如 takumi san/ adizero Pro/ Pro2)都更闊,合適闊腳掌跑手。
另一個大改變是鞋領位,加有填充棉,是少有地包腳的 adidas 競速鞋。
來到英國,在 5k 課表(1k@5k pace x 5, 1mi@5k pace x 2 之類)中使用作速度訓練; 再到5 TT(time trial),又沒有發現有異樣。可能在 5k 的較快配速下,慢慢將鞋適應。
唯一令筆者顧忌的,就是明顯地中空了內側足弓位,令到足弓支撐不足。配速較慢、中掌先落地或者後踭先落地再滾動到前掌的跑法,在缺乏支撐但長距離著用下,足底肌肉和筋膜會較易受傷。
之前 adidas 的所有鞋款,因為不合腳型,例如鞋長偏長、鞋領不包腳而過份搖晃、鞋楦太窄… 總之,未到精英水平的筆者都只用作練習。不過,感覺今次 Pro 4 作出退讓(可能精英跑手有 Pro Evo 1 作選擇)。只是將上翹點更改來滿足精英跑手的前掌跑法之外,其餘無論在中底物料的軟硬度、回彈力、鞋面支撐、鞋領包裹…所有都更包容中階跑手。
看著 adidas 由 Adizero Pro(少了 Adios 一字)的失敗,到 Adizero Adios Pro 4 近期的市場佔有率提升,除了 marketing(例如贊助香港馬拉松)在努力之外,產品的改善實在應記一功。
用途 : 競賽鞋
內旋 : 正常
中底:LIGHTSTRIKE PRO
重量 : 200g
足跟差: 6 mm(39 / 33mm)
足碼,true to size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la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la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