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該是攻擊他人的武器|周靈山
作為一個寫作人,我明白觀點可以不同,但將「比慘」當作論戰武器,實在不是高明的討論。
J.K.羅琳近日以自身赤貧經歷反擊,指Emma Watson從未在公共泳池被迫與他人赤裸更衣,難以理解與變性人共處一室的尷尬,直指她無知。這張「貧窮牌」確實轉移了網民的視線,卻讓我感到一陣不適。將兩種截然不同的痛苦放在天秤上比較,根本是謬誤。
貧窮的苦,我很明白,那是打開雪櫃空空如也的無力感,我也曾經餓到吐膽水。但我知道,只要繼續打三份工,總能一點點把雪櫃填滿。這種苦是現實的、看得見出路的。
但性別認同的煎熬,是靈魂與身體的撕裂。那是從小到大每次脫衣都想吐、想哭的自我憎惡。研究提出,這或許關乎基因和產前激素暴露,導致大腦發展與外在性徵不一致。這種與生俱來的 discordance(不和諧),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填補的空虛。
貧窮不該是攻擊他人的武器,更不該是博取同情的籌碼。我當年也很想靠救濟金專心寫作,但我知道生存尊嚴要靠自己掙來。用「我比你慘」去打這場仗,只顯得本來witty (機智) 的羅琳已爬到失魂邊緣。
至於她說「當年我就是在寫那本令Emma成名的小說」,這話更顯狹隘。這套書不是為某個人而寫的;她寫書,Emma演戲,觀眾看戲,這是一場等價交易,沒有誰欠誰;Emma同樣用她的演繹讓文字角色活了起來。知遇之恩要記,但成就都是互相的。
真正的討論,不該淪為比慘大會。發了財,麻煩立個品,你可以反對,但不應挖苦,更不必把過去的苦翻出來當子彈。不然,只會讓原本欣賞她的人從迷魂咒中驚醒:原來你也不外如是。
個人網站︰http://slimcook.hk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lively.com.hk/
Instagram︰echow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