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針正夯我適合打嗎?減重醫師劉伯恩:非糖尿病者恐出現低血糖暈眩
還沒「享瘦」,就先「受苦」!近來瘦瘦針風潮席捲全台,許多人抱著「打一針就能變瘦」的期待,但實際臨床上卻傳出不少副作用案例。減重權威劉伯恩醫師指出,有位非糖尿病患者在注射市售GLP-1瘦瘦筆後,三小時內出現心跳加速、嘔吐、暈眩、甚至瀕臨休克。分析後發現,主因是藥物造成血糖過度下降,引發交感神經急性反應。劉伯恩提醒:「瘦瘦針並非人人適用,想減重前一定要了解適應症與潛在風險。」
血糖暴跌引爆交感神經反應
劉伯恩指出,這名病患原本血糖正常,但由於瘦瘦針的主要成分是 GLP-1(類腸泌素),它能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降低血糖。若非糖尿病患者施打過量,容易出現「極低血糖症候群」,導致交感神經急速反應,腸胃蠕動加速引起劇烈嘔吐,甚至造成頭暈、心悸等危險狀況。
「這類藥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控制血糖的輔助,但對沒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卻可能讓身體陷入能量危機。」他提醒,許多看似「輕鬆變瘦」的效果,背後都有潛藏風險。
「類人工激素」長期使用恐讓身體鈍化
全球正掀起 GLP-1 減重熱潮,但劉伯恩直言:「許多人只看到療效,卻忽略安全性。」這類針劑的成分屬「類人工激素」,若長期或高劑量使用,可能讓身體對自身激素的敏感度逐漸下降。「簡單說,身體會被養壞,以後沒有外來刺激就懶得自己分泌。」
他也提醒,目前尚未有長期追蹤研究能證實停藥後是否會出現「戒斷反應」,例如暴食、焦慮、體重反彈等問題,「這些都應列入風險評估」。
打了沒瘦?別陷入「一針治百病」的迷思
除了副作用,臨床上也常見另一種困擾,「打了沒瘦」。
「很多人以為肥胖只有一個原因,其實造成肥胖的因素多達二十幾種!」劉伯恩說,有的是代謝異常,有的是荷爾蒙失衡,也有人因壓力、睡眠、腸道菌影響體重。若沒有針對根本原因治療,單靠一種藥物很難有效減重。
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肥胖人口超過 10 億人,2035 年更將突破 19 億,「這麼多年來減肥新藥一波波推出,但肥胖率仍節節上升,代表靠藥物一味追求速效,終究不是解方。」
食慾不是只有 GLP-1 控制!大腦的 a-MSH 也關鍵
想要真正改善肥胖問題,還得了解食慾背後的「中樞機制」。劉伯恩解釋,大腦下視丘有一種名為 a-MS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 的神經肽,是重要的食慾抑制因子。「它能降低食慾、加速熱量消耗,還能促進多巴胺等讓人有滿足感的神經傳導物質。」
換句話說,控制食慾的系統遠不只 GLP-1 一種,未來若能開發出以 a-MSH 為主的中樞性藥物,或許才是肥胖治療的新希望。
瘦身別求快,「養肌減脂」才長久
「減重的終極目標,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健康體組成。」劉伯恩強調,無論使用任何減重療法,都應搭配運動、均衡飲食與肌肉維持訓練。「肌肉量下降不但會讓基礎代謝率變低,反而更容易復胖。」他提醒,瘦身不能只靠針,更要靠健康運動飲食習慣。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