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眼前霧茫茫看攏無?白內障別再拖!醫建議「依需求」挑水晶體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21日02: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潘昱僑報導
白內障的典型症狀是視力逐漸減退,看電視或文字模糊不清,甚至顏色辨識異常,有時伴隨畏光與夜間光暈,患者常形容「像在霧裡看東西」。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潘昱僑報導】一位在台任教的外籍教師,年輕時沒有近視,習慣不戴眼鏡的生活。40歲過後開始出現老花眼,近年又因單眼白內障導致視力明顯減退,看手錶數字模糊不清。白佳欣眼科診所主任醫師傅預登評估後,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手術恢復期結束拆除眼罩時,視覺表現逐步改善,讓他能清楚辨識手錶上的時間。對此傅預登醫師表示,術後恢復狀況需依個人條件而異,臨床上也有患者在術後對老花眼鏡的依賴程度降低,但效果會因人而異。

白內障常見於50歲以上 視力低於0.4需治療

白內障的典型症狀是視力逐漸減退,看電視或文字模糊不清,甚至顏色辨識異常,有時伴隨畏光與夜間光暈,患者常形容「像在霧裡看東西」。傅預登醫師指出,白內障好發於50歲以後,但若有高度近視或糖尿病等共病,可能更早出現。由於水晶體混濁無法逆轉,若延誤治療,除會增加青光眼風險,也可能使手術難度提升。

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為白內障手術,透過超音波乳化技術將混濁水晶體震碎、吸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以恢復視力。傅預登醫師說明,是否進行手術主要依照視力指標判斷。若低於0.4,通常會建議手術;若仍維持0.5以上,視力尚能應付日常生活,接受手術對患者改善有限,則建議觀察即可。

傳統多焦點水晶體 夜間視覺干擾成困擾

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常見包含單焦點、多焦點及近年發展的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選擇依據患者的用眼需求與職業型態而定。傅預登醫師說明,單焦點水晶體功能單純,主要滿足遠距離視力需求,術後若要看近距離物體仍需配戴眼鏡。

傳統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同時滿足遠、中、近距離的需求,對希望減少老花眼鏡依賴的患者相當有吸引力。傅預登醫師坦言,這類水晶體夜間容易出現眩光或疊影,例如看車燈或紅綠燈時,影像會分散成多個圈圈,對需要夜間駕駛或高專注度工作的患者有一定影響。

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 改善夜間光學干擾

新一代延焦段水晶體在設計上改善了夜間視覺干擾問題。傅預登醫師指出,這類人工水晶體從設計上針對光學干擾進行優化,臨床上觀察部分患者在夜間視覺表現有所改善外,同時也提供連續視覺,滿足了患者從開車時遠距離的交通號誌、路標判讀,到中近距離的儀表板觀看、電腦操作、料理或甚至閱讀等多種需求。部分患者回饋術後對眼鏡的使用需求有明顯降低。

選擇水晶體前 充分討論需求是關鍵

傅預登醫師提醒,患者在手術前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個人需求,包括是否經常使用電腦、是否需要長時間夜間駕駛、對眼鏡接受度高低等,個人不同的生活情境,都會影響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他強調,白內障手術的核心目的在於提升生活品質,因此找到最貼近生活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才能在術後真正享受清晰穩定的視覺體驗。

查看原始文章

白內障治療微創高安全! 「微創手術+個人化人工水晶體」視覺品質更升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不必等「成熟」!醫:微創手術搭配德國高階科技 安全性更升級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