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博客|重新審視中國股市長期配置價值|尤靖湧
儘管近期宏觀經濟數據未如理想,中國股市仍持續展現強勢。過去3個月,各板塊輪動上升,A股更錄得顯著反彈,使市場開始擔憂2014至2015年間A股大起大落的情況會否重演。
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當年已有明顯差異。汲取了過往的經驗,如今中國政府傾向推動一個更加平穩且可持續的長期升市,而非過度激發市場情緒。整體而言,MSCI中國A股指數仍較2021年初的高峰有20%差距,股市似乎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此外,我們認為有利中國股市的因素仍然存在。首先是政府轉向以增長導向的政策立場,近期更強調「反內捲」,以應對產能過剩及通縮壓力。穩定資產價格亦是中央政策的明確目標之一,但目前在股市方面的成效似乎優於房地產市場。
事實上,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內需市場仍然疲軟,若此趨勢持續,便有可能威脅到當局5%的GDP增長目標。筆者預計,未來數月當局將推出一些小規模的刺激方案,以穩定經濟動能。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也重申了支持民營企業的立場,尤其是在經歷幾年動盪之後。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多名民企領袖出席座談會,釋出了明確政策訊號。
創新領域受到國際認可其他正面因素,還包括中國的先進技術能力受到國際認可。市場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已步入投資與盈利能力自我強化週期的樂觀情緒日益升溫。中國的互聯網平台與電信營運商正積極投資數據中心,國內晶片製造商亦加快先進晶片的生產步伐。除人工智能外,其他科技板塊的資本支出亦見增長。例如在新一代固態電池技術方面,中國已申請逾7,000項專利,佔全球總量逾三成。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於近日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更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高踞全球首位,此排名乃依據專利申請、科研文章發表及風險投資活動等指標而評估,儘管部分美國矽谷人士可能持不同意見,但是次排名無疑是對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肯定。
總括而言,與過往幾年的低迷相比,目前的市場環境已截然不同,投資者是時候重新審視中國市場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安聯投資組合經理 尤靖湧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