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2025亞洲生技大展/突破難治型癌症瓶頸,專家齊倡:早期診斷與治療應並進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24日03:09 • 發布於 07月24日04:58 • 周佩怡
2025亞洲生技大展/突破難治型癌症瓶頸,專家齊倡:早期診斷與治療應並進

總統賴清德曾喊 2030 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其中難治型癌症是關鍵。醫界與健保領域專家昨(23)日於亞洲生技大展上指出,由於胰臟癌、小細胞肺癌等難治型癌症患者確診時多為晚期,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須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雙軌並進,透過推動篩檢政策、強化精準醫療、落實醫療平權,及健保與癌症新藥基金的支援,將提高難治型癌症存活率,從源頭改寫治療成效。

難治癌存活率低,晚診斷是主因

難治型癌症的存活率偏低,主因在於診斷過晚。成功大學醫學院校長沈延盛以胰臟癌為例,高達七成病人確診時已是第三、四期,治療效果有限,若能將診斷期數前移,存活率將有顯著改善。

目前成大與美國研究團隊合作,先安排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出具癌症基因或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群進行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疑似個案再以內視鏡超音波確認,並接續使用免疫或標靶治療,「據臨床觀察,近 5 年採此方式的胰臟癌病人皆無復發。」

台灣肺癌患者初次確診近半已為第四期,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長魏裕峰表示,目前預計明年起下修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年齡至男性 45 歲、女性 40 歲,並放寬重度吸菸者條件;另隨 NGS 去年納入健保給付,病人可盡早掌握基因型態、精準用藥,盼雙管齊下提高早期診斷率及預後。

診斷、治療雙軌並進,有望撕癌王標籤

沈延盛指出,癌症防治應採雙軌制,由國健署負責癌症篩檢與預防,健保署負責治療與藥物給付,並考慮醫療平權,篩治完病患數多的肺癌、乳癌、大腸癌後,再優化罕見癌症的治療選擇或照顧偏鄉患者。例如偏鄉肺癌發生率高,是因老人往往出現症狀才就醫,診斷過晚,故成大醫院在雲嘉南地區先進行初步 X 光篩檢,疑似個案再轉診醫院接受 LDCT、治療,將有效縮短城鄉差距。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過去 2 年健保積極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如乳癌藥物幾乎全數納入給付。今年政府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癌症新藥納入原則包括針對難治、罕見或病人數較少的癌別,以加速審查、暫時性給付的機制,縮短新藥納保的等待期。截至目前,癌藥基金已收載或擴大給付 6 款癌藥,均採全適應症給付,後續再依臨床資料確認實際成效。

沈延盛表示,降低癌症死亡率有 3 大挑戰,一是癌症發生率隨年紀增加,相似處境的日本曾預估未來癌症發生率、死亡率集中於 75 歲以上,故不分癌別皆須面對年齡問題。二是應找到癌症背後的病生理學原因,例如為何年輕女性乳癌數增加、食道癌和口腔癌好發於中壯年,才能治療難治型癌症。三是強化早期診斷與治療,「癌王都是診斷太晚所致,只要提早找出、診斷,就沒有所謂的癌王。」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韓國、日本! 醫提「2」方向提高存活率

Heho 健康(台灣)

7 成乳癌病友對自費藥物感到沈重!乳癌是十大癌症中健保藥費人均給付最少

Heho 健康(台灣)

翻轉「最惡乳癌」!醫病盼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納健保給付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