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又叫富貴病?中醫食療防復發減症狀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有時放工後會吃一頓豐富晚餐慰勞自己,尤其是港人喜歡吃火鍋,大魚大肉加上小酌幾杯,開開心心與友人飯聚殊不知吃了一頓「嘌呤宴」,隨時痛風發作,寸步難行。一向以來普遍認為痛風是中老年人專利,但有資料顯示痛風年輕化,喜歡大吃大喝的人要小心患上這種「富貴病」。
「富貴」有錯嗎﹖
之所以被稱作「富貴病」是因為患有痛風的人,大多熱衷於美食,大飲大吃之下容易導致血液中的尿酸增加積聚,一旦超過正常水平會引至高尿酸血症。嘌呤經肝臟代謝產生尿酸,而嘌呤本身來自進食的食物,及體內自行合成。當蛋白質攝取過多時,尿酸合成亦會隨之增加;另外,痛風症的發病與肥胖、酗酒亦有關係。若然尿酸增多加上排泄受阻,會令尿酸鹽積聚於血液和組織中,尤以關節為主,便會引起腫痛。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包括足部的大趾關節,其次為踝關節、足背、膝關節及全身其他關節,嚴重時更會影響膝、腕及踝關節,造成關節畸形僵硬。此外,嚴重慢性痛風亦可導致腎結石、尿道結石等健康問題。同時小心痛風所引起的其他健康問題,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
中醫角度下的痛風
中醫理論下痛風為「痹證」,成因主要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是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引致痹阻經絡,氣血運行受阻,關節及肌肉因而疼痛、麻木、有沉重感及難以屈伸。同時亦因應不同患者受以上四種外感病邪侵襲,會產生不同程度及位置的痛症。內因則是因正氣不足或勞倦過度而引發。通常痹證會日久不愈,氣血津液運行不暢,血脈瘀阻,津液凝聚,瘀血痰濁痹阻經絡,於是形成關節腫大,關節周圍瘀斑、結節,屈伸不利等徵狀。久病會令氣血耗傷,從而出現氣血虧虛或肝腎虧損,更甚者會由經絡及臟腑,出現臟腑痹。
痛風的幾個階段和症狀
-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日後容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尿酸值愈高者愈易遇到以上健康問題,亦有少部分患者終生沒有症狀。
- 急性痛風:多在第一蹠趾間關節開始發病,其後可能會蔓延至數個關節。病發位置會出現紅、腫、熱及疼痛,任何輕微碰觸都會加劇疼痛。大腳趾關節為重災區,足背、踝、膝、腕關節亦有可能發生。
- 中間緩解期:患者首次發病到第二次發作的時間,短則數月長則十餘年,因人而異。
- 慢性痛風:痛風患者若缺乏適當治療,有機會演變成慢性痛風。因結晶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會出現慢性發炎及關節疼痛。尿酸鹽結晶會因沉積而形成粒狀或球狀的物質,最終成為痛風石積聚於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若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則會影響腎臟功能,或形成腎結石。
應付痛風手則
- 戒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紅肉(牛肉、牛舌、牛仔肉、羊肉)、海產(沙甸魚、鯉魚、鱸魚)
- 切勿攝取過多鹽分。
- 減少飲用酒精飲料。
- 增加高纖蔬菜和水果攝取量
- 補充水分,幫助排出體內尿酸,避免痛風引起的腎結石。
- 控制血壓。
- 發病時墊高關節及冰敷患處,讓患處休息。
以下是一款湯水食譜有助舒緩急性痛風病情:
粟米鬚薏苡仁湯
- 材料:車前草10克,粟米鬚30克,絲瓜絡15克,生薏苡仁30克,土茯苓15克,陳皮1角
- 功效:清熱利濕,舒筋通絡。適合痛風的急性期,症狀有足趾或其他關節疼痛劇烈、局部紅腫、灼熱,身體發熱、小便黃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參考資料:「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部)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