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也會痛風?醫示警:注意紅腫熱痛4警訊 海鮮高湯少碰為妙
走路一跛一跛,不是扭傷也不是運動過度?可能是痛風發作!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成民眾天生就有「高尿酸體質」,加上飲食習慣不佳、愛喝酒、又不愛喝水,年紀輕輕也可能出現痛風症狀。從大腳趾紅腫熱痛、到膝蓋、手指關節都可能淪陷,一旦控制不良還會影響腎臟健康,甚至形成痛風石。
痛到風吹都不能吹?這就是痛風發作
「痛風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連風吹來都痛!」吳凱文指出,痛風發作時是一種激烈的發炎反應,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疼痛程度高到無法走路,初期最常出現在腳拇指關節,如果沒有撞到或扭傷,還出現拇指關節痛,那就要懷疑可能是痛風。
吳凱文補充,第一次發作的人會很驚訝怎麼突然痛成這樣?後來發作兩三次,就開始知道那種痛的感覺,一來就知道是痛風了。
不是只有大腳趾,痛風會「轉移」到膝蓋、手指
一旦痛風反覆發作,疼痛不會只停留在原處,而是逐漸擴散到其他關節。「病人常說,奇怪,原本是大腳趾,怎麼現在膝蓋也痛、手指也痛,這樣還是痛風嗎?其實都是。」
吳凱文解釋,這是因為體內尿酸長期累積,一旦代謝不良,痛風會在不同部位反覆引爆,成為慢性反覆發炎的狀態。
遺傳+飲食=高風險!10%台灣人天生尿酸排不掉
痛風與體質、遺傳密切相關。吳凱文指出:「大約10%~11%的台灣人,天生就不容易排出尿酸,這樣的體質加上飲食不注意、愛喝酒、作息不規律,就非常容易發作。」
他也補充,自己家族中女性也曾出現痛風問題,「我阿嬤也有痛風,真的不是只有男生才會得。」
女性也會中!更年期後風險不輸男性
雖然痛風患者以男性居多,但女性過了更年期、荷爾蒙保護減弱後,風險也會明顯上升。吳凱文分享曾遇過一名女性病人,因長期大量飲酒而痛風發作,「我都說她是酒國英雄了!」
這也提醒大家,飲食、飲酒與體質交互影響,無論性別都應留意痛風風險。
無酒精啤酒也會誘發痛風!高嘌呤食物大公開
吳凱文提醒,以下食物都含高嘌呤,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 有殼海鮮:蚵仔、蛤蜊、螃蟹、蟳類
- 紅肉、內臟類
- 熬煮高湯(火鍋、滷汁)
- 菇類
- 大豆製品
此外,啤酒與無酒精啤酒也可能因發酵過程保留嘌呤,讓尿酸濃度升高,並非安全替代品。
外食作息不正常易引發痛風
雖然過去稱痛風為「富貴病」或「國王病」,因為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大魚大肉吃到發作,但吳凱文指出,現代人飲食豐盛、營養過剩,加上外食多、作息不正常,即使不是貴族,也有可能因體質差、飲食失衡而引發痛風。
他強調:「現在不是有錢人才會痛風,只要體質不好、又愛喝酒、吃得不節制,就可能發作。」
水喝太少也中標?尿液顏色是警訊!
預防與控制痛風,水分攝取是關鍵。水能幫助代謝尿酸,降低其在關節沉積的機會。吳凱文建議:「一天至少要喝2000cc水,觀察尿液顏色是最簡單的方法。正常應該是清淡透明的,如果尿偏深黃,就代表水不夠。」
文/楊依嘉、圖/艾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