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港人精神健康響警號 亂飲食隨時食出焦慮
香港人「壓力山大」,精神健康危機迫在眉睫!有關注精神健康的團體估計,每5名港人便有1人患精神疾病。另有大學調查發現,市民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的比率高達一成三,然而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援和服務卻是僧多粥少,市民須靠自我管理應對。《東呼即應》請教了專家和中醫師分享注意事項。有臨床心理學家指焦慮徵狀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綳緊、肩頸痛、流汗、以致失眠手震等,如影響日常生活便須求醫。有中醫師提醍,咖啡、濃茶、能量飲料,以及高脂或油炸的食物,特別是紅肉,均容易加劇焦慮;而玫瑰花配陳皮沖茶,又如百合、酸棗仁、茯苓等均可紓緩焦慮情況。
有關注精神健康的團體估計每5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人有精神疾病,其中本地大學年前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市民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比率高達一成三。隨着人口日漸老化,照顧者壓力日增導致的精神問題同樣響起警號,亦有大學調查發現,逾四成受訪照顧者有精神健康問題,其中更有超過一半人已出現抑鬱症狀,亦有25%人受焦慮症困擾。
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解釋,焦慮是面對壓力或未知威脅的自然反應,造成焦慮的因素包括生活壓力,如學業、工作、經濟、家庭責任,甚至升學、移民等人生轉變,均可誘發焦慮。焦慮的徵狀,包括患者在情緒上常感緊張不安和思緒縈繞,經常有「萬一怎樣」的擔憂,難以停下;亦出現心跳加速、頭暈、腸胃不適等症狀;行為則可能會拖延、迴避、反覆檢查。她強調,過分災難化思考會加劇焦慮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或人際關係,市民應及早正視並尋求協助。
飲食對情緒影響也不容忽視,「吃錯東西」分分鐘加劇焦慮情緒。註冊中醫師庾亭嘉指出,高咖啡因飲品如咖啡、濃茶、能量飲料屬中醫「辛熱」,耗傷陰血,令人心神不安,高脂油炸食物及過量紅肉則「滯」着脾胃,易生「痰濕」及胃火,誘發炎症,加重焦慮。「吃過量紅火容易造成胃火,容易上擾心神,令我們心神不安。」
她建議透過食療紓緩,如泡玫瑰花陳皮茶疏肝解鬱,兼具美顏功效,百合、酸棗仁、茯苓則有安神養肝、健脾寧心作用,助緩解焦慮。庾續教路,按摩穴位亦有助舒壓。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央,按壓可鎮靜安神,內關穴在腕橫紋上2寸,紓緩心悸。她補充,按壓神門穴亦有助眠及安神功效,位於腕橫紋側邊。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