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萬筆健檢數據示警!洪育忠醫師:骨質疏鬆已成「不分齡」的沉默流行病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29日09:05 • 發布於 07月30日04:00 • 江宏倫

骨質疏鬆症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根據國健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 歲至 64 歲國人的鈣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加上國人也普遍維生素D攝取不足,都導致骨鬆的風險提高。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就示警,根據近萬筆健康檢查資料分析,國人骨質狀況,有超過一半的檢查結果未達及格標準。洪育忠醫師也呼籲民眾,不論是傳統篩檢工具、或是現行新的AI篩檢工具,唯有及早進行篩檢,才能透過醫療或非醫療的方式提前介入,掌握恢復健康的主動權。

骨質疏鬆到底有多嚴重?洪育忠醫師點出生活中的危險因子

洪育忠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發生在女性機率大於男性,主要是因為女性天生骨架較小、加上更年期荷爾蒙的劇烈變化、以及懷孕過程都可能導致骨質大量流失。尤其懷孕期間沒有補充足夠的鈣質,媽媽的骨質甚至可能會流失一大半。

而且骨質疏鬆來得悄然無聲,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半是因為骨折、骨裂才發現,一旦長者跌倒而造成髖關節骨折,便有很大的風險喪失自理能力必須臥床,甚至提升死亡率 1-2 成。

洪育忠醫師分析,骨質疏鬆的問題,除了賀爾蒙的差異、鈣質或維生素D攝取不足,還有現代生活型態更是骨質流失的加速器。以下幾點是民眾最應注意的危險因子與高風險族群:

  • 缺乏日照與運動:缺乏日照和運動會直接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是人體吸收鈣質的關鍵。辦公室族群由於工作性質,長時間待在室內,缺乏戶外活動,容易導致維生素D不足。
  • 錯誤的飲食習慣: 過量攝取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咖啡等,會影響鈣質吸收,進而影響骨質健康。同時這些飲料通常含有較高的磷酸鹽,會與鈣質結合,降低鈣質的利用率。
  • 體重過輕:體重過輕與骨密度呈正相關,表示體重不足的人,骨質也可能較為薄弱。這是因為骨骼需要一定的重量刺激才能維持其密度和強度。

洪育忠醫師也補充:「其實在診間看到身形非常瘦的受檢者時,一般推測骨質大概也不會太好。」

常見的骨鬆高風險族群

.生育過的女性
.體重偏低的民眾
.生活習慣不佳者
.缺乏鈣質、維生素D的族群
.有骨質疏鬆家族遺傳史的人

洪育忠醫師表示,最新的AI骨密度檢測,這項新技術的優勢在於,它能直接利用民眾健檢時所拍攝的X光片,做進一步的分析。

骨密度檢查有哪些方法?AI技術補足傳統檢測缺口

因應骨鬆來的無聲無息,要提早發現骨質出問題,就變得相當重要,現在的醫療科技發達,有很多篩檢的工具,洪育忠醫師也一一分析,傳統工具與新技術,在使用上的適用族群跟情境:

  • 傳統社區篩檢 - 超音波:社區篩檢常見以超音波測量腳踝或手腕,但這種方式「誤差會比較大」,且無法測量真正攸關骨折風險的腰椎與髖關節。

  • 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目前被國際骨質疏鬆相關指引廣泛採用,具備高準確性與再現性。但因需躺著靜止約 10-15 分鐘不能動,對高齡長者可能會比較不方便。

  • 骨密度分析及骨質疏鬆症AI輔助診斷:這項AI新技術的優勢在於,它能直接運用X光片進行分析,不需額外再做其他的檢測。同時因為速度快、準確度高,所以也適合當作大規模的篩檢工具。

洪育忠醫師也補充,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是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黃金標準,建議可透過AI骨密初篩快速找出疑似有骨質問題的病人,並進一步以DXA進行確認。

AI篩檢人人可做!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更應善用

洪育忠醫師表示,其實醫師一直都在尋找對民眾身體負擔不大,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快速診斷的好工具,由於AI骨密度檢測具備低成本、低傷害的特性。AI骨密度檢測這項新技術在研發初期,他早已有在關注。

至於哪些人適合做AI骨密度篩檢?洪育忠醫師表示,其實AI篩檢是適合所有人,建議成年人都能在適當年齡進行一次風險初篩,並依風險程度追蹤,高風險族群更需要善用適合的篩檢工具;民眾應建立定期篩檢的觀念,建議女性在 30 歲後、男性在 40 歲後,可以考慮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建立個人健康基準線,以利於未來追蹤。

洪育忠醫師表示,民眾應建立定期篩檢的觀念,建議女性在30歲後、男性在40歲後,可以考慮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建立個人健康基準線,以利於未來追蹤。

骨質疏鬆可逆轉嗎?洪育忠醫師:骨質流失是可以治療的!

面對骨鬆的問題,許多民眾都會迷思,到底骨質疏鬆可不可以逆轉?洪育忠醫師表示:「其實骨質流失是可逆的、是可以治療的。」因為骨骼每一刻都在進行新生、與代謝的動態平衡,只要用對方法,就有機會改善骨質問題。

洪育忠醫師表示,一般我們會建議攝取適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K等營養素外,我們也會特別說明,其實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負重運動。重訓的過程,肌肉骨頭都會一起變強壯,這才是對抗骨質流失的治本之道;若民眾已經發生骨質疏鬆問題,現在也有很多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抑制骨質流失、或增加骨質生成的藥物可以使用,所以其實是有機會控制跟改善的。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2024健康檢查【骨質密度健康】統計資料。製圖/Heho健康

萬筆健診數據警訊!女性風險高、骨鬆出現年輕化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Heho健康》2024健康檢查【骨質密度健康】統計資料,針對近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共 9930 筆健康受試者資料),有超過一半(52%)的民眾骨質密度不及格,其中 46%為骨質減少,6%已達骨質疏鬆程度。骨質疏鬆的患者女性佔比高達 79%,遠超過男性的 21%。而在骨質減少的案例中,女性也佔了 61%。

透過這些健康受試者的數據,洪育忠醫師表示,骨質流失已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利,已經成為「不分齡」的沉默流行病。在被檢測出「骨質減少」的群體中,有高達 54%的民眾年齡不到 50 歲、即使是更嚴重的「骨質疏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患者,是在 50 歲前被診斷出來。洪醫師也呼籲,民眾應正視骨鬆問題,採取行動守護骨骼健康。

「上醫醫未病」:健檢的真正價值是阻止疾病發生

「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洪育忠醫師強調,「上醫治未病」的觀念與現代預防醫學不謀而合,健檢的價值不僅是發現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疾病尚未發生前,及早識別風險因子,進行健康促進與預防介入。

洪育忠醫師舉例,大腸鏡可在癌症尚未發生前發現並切除息肉,降低大腸癌風險;同樣地,骨質密度下降雖無明顯症狀,但已反映骨骼健康出現隱憂。若能及早發現,透過營養、運動與必要治療介入,有機會延緩甚至逆轉骨質惡化,進而預防骨折與失能風險。

洪醫師最後也提醒民眾,建立健康意識與定期檢查習慣,才是守護骨骼健康的根本之道。民眾可從調整飲食、增加負重運動做起,並諮詢醫療專業,訂製最適合自身的骨骼健康管理策略。

文、照片/江宏倫 圖/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手麻可能是身體在求救!一張表判讀「手麻」是什麼病

Heho 健康(台灣)

頑固內臟脂肪最怕它?新研究:吃 1 物能促進代謝、有效打擊內臟脂肪

Heho 健康(台灣)

整理包 / 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 6 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