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日本醫生認證秋葵水功效驚人!從抗老抗病到排毒亮肌 3大最佳飲用方法輕鬆養生!

she.com

更新於 07月16日06:01 • 發布於 07月12日12:00 • ann yang

隨著生活壓力增加與飲食習慣改變,愈來愈多都市人開始重視日常保健。尤其是年輕女性,更提早關注養生之道,希望透過天然食材維持健康與美麗。近年,一種簡單又營養價值高的飲品「秋葵水」,逐漸在社交媒體上竄紅,成為許多女生每日必備的保養聖品。以下詳細介紹秋葵水的好處、製作方法,以及三大最佳飲用方式。

近年一種簡單又營養價值高的飲品「秋葵水」 逐漸在社交媒體上竄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醫生證實秋葵水有醫用效果

日本市橋診所院長、骨科專科醫師市橋研一在其著作《秋葵水奇效養生法》中指出,秋葵一向被譽為「綠人參」,營養價值高,而飲用秋葵水更對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膝蓋疼痛、靜脈曲張等多種慢性症狀有明顯改善效果。他觀察到許多患者的不適其實源自於代謝失調,因此發展出以秋葵水為主的飲食療法,並在書中分享了包括血糖偏高、五十肩、異位性皮膚炎等成功案例,顯示秋葵水能有效幫助身體修復機能。

日本市橋診所院長、骨科專科醫師市橋研一在其著作《秋葵水奇效養生法》中指出 飲用秋葵水對多種慢性症狀有明顯改善效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市橋醫生解釋,秋葵水中富含天然酵素與黏多醣體,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活化荷爾蒙分泌,有助於調整體內失衡狀態。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外食頻繁、作息混亂、壓力大、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便秘、肌膚暗沉、疲倦與消化不良等問題,而飲用秋葵水正是溫和又有效的日常保養方法: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黏液成分則有助於保護胃壁、穩定血糖,同時提升肌膚保水力與光澤感。這種天然飲品不僅做法簡單、無負擔,也愈來愈受到年輕世代的喜愛,成為日常健康養生的新趨勢。

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便秘、肌膚暗沉、疲倦與消化不良等問題 飲用秋葵水正是溫和又有效的日常保養方法(圖片來源:RED)

秋葵水怎麼做?步驟超簡單!

秋葵水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以下幾個步驟就能完成:

  • 準備秋葵 :選用新鮮秋葵5根,洗淨後擦乾表面水分。

  • 處理與浸泡 :將秋葵的蒂頭切除,切口朝下放入玻璃瓶或杯子中。

  • 冷藏萃取 :倒入約100–180毫升冷開水或過濾水,蓋上蓋子或封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約8至12小時。

  • 待秋葵水完成後,取出秋葵即可飲用。秋葵本身也可煮食,不浪費食材。此天然飲品無需加熱、不需複雜設備,是日常保健的好選擇。

秋葵水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4個步驟就能完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秋葵水三大最佳飲用方法

想要真正發揮秋葵水的健康效益,除了正確製作外,掌握正確的飲用方式也同樣重要。以下是三個被廣泛推薦的最佳飲用方法:

  • 每天早上空腹或餐前飲用1-2杯
    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後空腹或早餐前飲用1至2杯秋葵水,有助於喚醒腸胃、促進消化與吸收。若搭配清淡飲食更能發揮整體保養效果。請注意,泡製好的秋葵水需於24小時內飲用完畢,以確保新鮮與營養不流失。
秋葵水最佳飲用方法1:每天早上空腹或餐前飲用1-2杯(圖片來源:RED)
  • 冰鎮或常溫飲用 避免加熱或冷凍
    秋葵水適合冰鎮或常溫飲用,口感清爽、無特殊味道。但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加熱或冷凍保存 ,因為高溫會破壞秋葵中的活性成分,影響其健康效益;冷凍則可能導致質地變差、營養流失。
秋葵水最佳飲用方法2:冰鎮或常溫飲用 避免加熱或冷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加入天然調味料提升風味
    如果覺得秋葵水味道太淡或難以入口,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加入一些天然調味料,例如黑醋、低鈉高湯、楓糖或寡糖等,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提升整體營養價值。但建議避免使用過多糖分或人工添加物,以免抵銷原本的健康效果。
秋葵水最佳飲用方法3:加入天然調味料提升風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Follow she.com on Facebook & Instagram
查看原始文章

告別肩帶外露尷尬感!夏天必學3大洋裝胸貼挑選方法:緞面裙選厚款減透痕、Deep V選哪款有豐胸效果?

she.com

【每周星座運程】14/7-20/7︰白羊座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巨蟹座要小心觸及舊患!

she.com

星級藝人Aka趙慧珊分享凍齡變美秘密!全靠JULÄINE™️從根源改善肌膚老化問題

she.com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