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黃仁勳AI台灣隊與工研院推AI照護:5秒偵測跌倒、無接觸測心律血壓睡眠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0月02日03:28 • 發布於 10月01日11:44 • 楊依嘉

自2043年開始,國發會預估至少長達23年時間,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均維持在700萬人以上之規模,相當於現今「北北基」總人口,卻面臨照護人力長期不足的窘境。醫療院所、研究單位與新創業者在論壇上指出,傳統長照服務「被動又片段」,難以應付龐大需求。疫情後催生的遠距醫療與無接觸照護,正結合AI、感測技術,打造出更安全、即時又兼顧隱私的新模式,盼減輕家屬與照護人員的壓力。

高齡未來優先解決解決醫護荒、長照荒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直言,青壯年人口減少、失能長者增加,傳統照顧早已不敷使用:「現在的照顧往往是被動的,要等長輩自己走進醫院;而且是片段式的,不同單位各自為政,讓資源零碎化。」
他提醒,未來失能人口只會更多,台灣必須面對「醫護荒」與「長照荒」的雙重挑戰,「我們的照顧能力準備好了嗎?」

疫情啟示:無接觸成新常態

疫情帶來「社交距離」概念,也促使醫院發展出遠距診療。蔡景耀表示,這讓醫療服務開始轉型,導入無接觸與AI判讀系統,甚至延伸到社區與家庭:「穿戴裝置不僅能測血壓心跳,更能預防跌倒;我們長照病房全面導入後,讓最需要照顧的地方,變成最安全的場所。」
蔡景耀強調,無接觸照護能同時達到主動偵測、傷害預防、隱私保護,是未來照護的新常態。

同樣跌到 長輩不同於小孩 科技研發即時監測

工研院感測中心研發經理李家昶指出,照護人力高度專業、人力密集,卻難自動化。「長者跌倒一次,後果往往比小孩跌倒嚴重得多,因此需要即時監測。」
工研院與澄風科技合作,研發出「類病房AI照護系統」,結合熱影像與毫米波雷達技術,能在非接觸情況下,連續量測呼吸、心跳、體溫與血壓趨勢。李家昶說:「我們的系統已經在14個場域應用,像華山照護中心就曾在長者跌倒後,系統5秒內偵測、1分鐘內通報,讓人員即時處理。」

新創落地:毫米波雷達首獲TFDA認證

名列黃仁勳AI台灣隊成員之一的澄風科技創辦人蘇裕翔則分享,團隊自2018年成立,專攻毫米波雷達技術,毫米波雷達這項技術大多用於自動駕駛的開發上,因個人照顧家屬的長照經驗,於是應用在健康醫療領域,並已通過台灣TFDA認證。他表示,產品安裝在天花板,針對單一病床監測,不受周邊儀器或人員干擾,「能24小時偵測呼吸、心率、體溫與離床狀況,完全非接觸,沒有鏡頭也沒有麥克風,保護隱私。」

他進一步指出,團隊正透過AI技術,將毫米波數據轉換成心電圖,甚至可推估血壓、偵測呼吸中止症,「這對洗腎患者、安寧病房長者甚至一般家庭,都有巨大幫助。」目前該技術已推廣至美國、泰國與日本多間醫院。

蘇裕翔補充,目前也正與病床廠商合作開發智慧病床,希望在感測器偵測到患者呼吸異常中止時,床體能自動調整角度,協助患者暢通呼吸道,減少風險。他強調,這仍在研發測試中,屬於長照3.0跨域整合的一環,未來有望應用在更多場域。

展望:AI照護延伸到居家

三方共同願景是將AI照護普及到更多場域。蔡景耀院長期許醫院能成為「社區健康燈塔」;李家昶強調工研院會持續與業界合作,推出好用、願意用的產品;蘇裕翔則看好AI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居家健康日記與長照3.0。面對高齡化浪潮,無接觸AI照護已不只是醫院內的科技實驗,而是即將走進社區與家庭的日常,為長者與家屬帶來更多安心。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手麻可能是身體在求救!一張表判讀「手麻」是什麼病

Heho 健康(台灣)

頑固內臟脂肪最怕它?新研究:吃 1 物能促進代謝、有效打擊內臟脂肪

Heho 健康(台灣)

老是睡不好、睡太少?睡眠品質不佳,失智風險增 3 成!科學實證:最新護腦成分 AIE2 可助清除腦內毒蛋白!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