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浸溫泉染食腦蟲 醫生:視聽嗅覺受損昏迷發羊吊
內地接連爆出「食腦蟲」奪命慘劇,其中一名5歲女童游泳染「食腦蟲」命危,搶救60天離世。《東呼即應》街訪發現,港人對食腦蟲認知匱乏,鮮知其徵狀及預防方法。有專科醫生指食腦蟲是一種特定的阿米巴(變形蟲)生物,能經過鼻腔裏的嗅覺神經攻入腦部;潛伏期可達兩星期,感染後死亡率逾95%。他教市民三招防範,包括選擇適合水體進行水上活動、減少鼻腔入水風險,以及及時清洗,勿掉以輕心。
建省一名5歲女童今年6月游泳和浸溫泉後不適昏迷,確診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搶救60天後於上周五離世。另外有內媒報道,有媽媽在網上發文指,其6歲兒子6月時只是玩水戰、撈小魚,沒多久便被診斷染上罕見食腦蟲,治療近兩個月後去世。
內地兒童確診「食腦蟲」致死個案一宗接一宗。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解釋,「食腦蟲」僅生存於淡水,不能生存於鹹水,且耐高溫至50攝氏度,而人體溫度攝氏40度是最理想的生存環境。他補充,「食腦蟲」經鼻腔入腦,潛伏期可達兩周,初期症狀無特異性,僅現輕微頭痛、疲累,後期則嚴重頭痛、視物不清、聽力和嗅覺喪失、意識混亂,甚至昏迷。
吳昊強調,「食腦蟲」感染後死亡率超過95%,與細菌引發炎症不同,牠會吃血球細胞,亦會直接吞噬神經細胞,猶如「吃腦」。他指出,游泳或玩水時若頭部浸入淡水,水流衝入鼻腔即可感染。他補充,溫泉水即使高溫也非安全,市民切勿誤信50攝氏度可殺菌。吳建議,若不慎吸入污水後感不適,須即求診並告知醫生曾接觸可疑水源,爭取及早對症下藥。
預防感染方面,吳昊提出三招,一是選擇適合水體進行水上活動,例如海水或在泳池,產生感染的風險相對低。二是游泳時使用鼻夾或避免頭部浸水,減少鼻腔入水風險。三是及時清洗,玩水後立即洗澡,用沸水或蒸餾水清洗鼻腔,尤其是鼻子沾染過污水。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