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警惕】這6個壞習慣 正在毀掉孩子的大腦 父母立刻改正 有效改善孩子的學習表現

MamiDaily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13小時前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成就非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出於愛與關心,或是為了應對沉重的學業壓力,無意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這些習慣看似無害,卻可能成為阻礙孩子大腦發展的「隱形殺手」,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遲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本文將揭示6個家長必須警惕的壞習慣,特別是第5點,幾乎每位家長都曾犯過。請務必審視自身的教養方式,及時調整,因為孩子的未來,正掌握在您的手中。

有些家長出於愛與關心,無意中養成一些壞習慣,阻礙孩子的發展。

Photo from MamiDaily

1. 長期睡眠不足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長期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記憶力與專注力。現代孩子的睡眠不足已成為普遍問題。一方面,沉重的學業壓力和過多的課外活動佔據了孩子的休息時間;另一方面,睡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抑壓褪黑素的分泌,使孩子難以入睡。長期缺乏睡眠會導致大腦處於疲憊狀態,記憶力下降,上課無法集中,影響學習表現。

改善方法:

  •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確保學齡兒童每天能睡足8-10小時
  • 晚上避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改為進行放鬆的活動,例如親子閱讀或聽輕音樂,幫助孩子平靜下來,快速入睡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

Photo from MamiDaily

2. 常吃高糖份和加工食物

不健康的飲食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讓學習效率下降。孩子喜歡吃糖果、飲料和零食等高糖份加工食品,但這類食物會引起血糖快速波動,導致注意力下降、情緒不穩定,甚至損害記憶力。不少家長為求方便,會讓孩子帶甜食或薯片回校,甚至以零食作為獎勵,孩子常常吃零食,會令身體缺鈣、缺鐡和缺鋅,這些都是讓大腦順利運作的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就會影響學習力及情緒調節的能力。

改善方法:

  • 為孩子提供營養均衡的天然飲食,多吃新鮮蔬果、魚類以及富含Omega-3的堅果類食品
  • 減少高糖食品和飲料的攝取量,可以用健康小食(如水果乾或無糖堅果)來替代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可以正面的讚賞或孩子喜歡的活動代替零食鼓勵孩子
高糖份的飲料和食物會令孩子專注力下降。

Photo from MamiDaily

3. 常接觸電子產品

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腦部發展,電子產品快速變化的內容會讓大腦習慣即時滿足,導致他們對現實生活中靜態的活動(如閱讀或拼圖)失去興趣,難以在這些活動集中精力。不少家長為讓年幼的孩子安靜下來,會利用這些「電子奶嘴」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騰出時間讓自己能夠處理其他事情,然而,長期依賴電子產品會削弱孩子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亦會降低專注力和執行能力,影響學習表現。

改善方法:

  • 限制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例如每次不超過30分鐘
  • 為他們創造更多非電子類活動的機會,例如親子閱讀、畫畫、拼圖或戶外遊戲,以豐富的語言和真實的感官體驗刺激大腦。
  • 以高品質互動取代螢幕學習時間 ,例如進行科學實驗,玩數學教具和語文遊戲,讓幼兒從做中學
長期依賴電子產品會削弱孩子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亦會降低專注力和執行能力,影響學習表現。

Photo from MamiDaily

4. 長期缺乏運動

運動能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幫助記憶力與專注力的提升。現代孩子的運動量普遍不足,這與學業壓力和電子產品的誘惑息息相關。長期缺乏運動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影響學習效率和情緒穩定性,讓孩子更容易感到疲憊和不專注。

改善方法:

  • 將運動融入生活,例如急步走、以行樓梯代替搭電梯
  • 每天安排30分鐘進行中高強度活動,如到公園玩、跑步、打球或跳繩
  • 父母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做運動,例如和孩子一起進行騎自行車、游泳或球類運動,增加親子互動

5. 常常幫孩子做事情,孩子缺乏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過度干預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面對挑戰與解決問題。 許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地幫孩子完成作業、整理書包,甚至代替孩子解決與同伴之間的紛爭。這種行為雖然出於愛,但會削弱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家長產生過度依賴。

改善方法:

  • 家長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面對生活中的問題。例如,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整理房間或解決與同學的矛盾
  •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給予引導和支持,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
  • 適當地容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

6. 長期否定和打壓孩子

父母的否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從而降低孩子的學習動機。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當孩子未能達到目標時,會以責罵、嘲諷或打壓的方式表達不滿。這種消極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喪失對自己的信心,甚至害怕嘗試與挑戰,長期下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改善方法:

  • 父母可以讚美孩子的「努力」而非「結果」, 強調孩子在過程中的堅持、策略和進步,而非天賦或分數。
  • 溝通時多使用肯定句,每天給予孩子真誠的肯定和擁抱,營造一個安全、支持性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的不只是學業成績,更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與耐心陪伴。這6個壞習慣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深遠地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與人格養成。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從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記住,孩子的未來掌握在你的手中,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常識】孩子摸熱鍋不覺得危險 過馬路也不識睇車? 「生活常識」好重要 心理學家建議這樣教!

MamiDaily

【暖身湯水】新手必睇!4款暖笠笠湯水推介 紅糖薑棗湯+鹹酸菜胡椒豬肚湯

MamiDaily

【孩子用膳】食客要求鄰桌家長把尖叫孩子帶離餐廳 合理請求定缺乏同理心?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