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重靠手術就好?義大宋天洲:藥物角色在術前術後同樣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4日02: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宋天洲副院長指出,減重不只是「把體重降下來」,還要照顧患者的心理、生活習慣與慢性病管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許多人以為減重只有兩條路:飲食運動或手術,但其實,藥物治療在術前與術後都有重要角色。義大大昌醫院外科副院長宋天洲強調,中心推廣「全人照護」理念,結合手術、藥物、營養與心理支持,依據每位患者需求提供最合適的減重計畫。

全人照護:不只降體重,更照顧心理與慢性病

宋天洲副院長指出,減重不只是「把體重降下來」,還要照顧患者的心理、生活習慣與慢性病管理。在義大大昌醫院,每位接受減重治療的病人,除了外科醫師,還會有家醫科醫師、營養師、心理師、個案管理師協助。透過這樣的團隊支持,患者能建立長期健康習慣,降低復胖風險,讓治療過程更穩定、更有持續性。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希望在婚禮前快速瘦個10公斤,醫生就會評估適不適合用吃藥的方式來達成;但如果想瘦的更多,像是30%以上體重,或BMI超過40,這時候可能就需要手術,同時搭配藥物和心理輔導來治療。

BMI28以下:先從藥物與生活調整

對於BMI28以下、尚未到手術標準的患者,宋天洲建議不必急著手術,可先透過藥物搭配飲食與運動調整。藥物主要用來控制食慾,若患者同時有慢性病,醫師會依病情一併規劃治療。這類患者通常的減重目標是10%體重下降,對日常生活和健康改善已有明顯幫助。醫師會依據患者身體狀況與生活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藥物與劑量,並安排定期追蹤,確保安全與效果。

術前藥物:改善慢性病,降低手術風險

許多患者在減重手術前,也會先接受藥物與營養計畫的介入。術前減重不只是為了降體重,更重要的是改善慢性病,例如血糖、血壓或膽固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讓患者在更安全的狀態下接受手術,也能降低麻醉與術後併發症風險。對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術前藥物能幫助控制血糖與血壓,讓手術過程更順利,也有助術後恢復。

術後藥物:控制食慾,避免復胖

手術能在短期內快速降低體重,但多數患者在術後一年左右會出現「飢餓素代償」現象:胃排空加快,食慾增加,對食物的渴望又回來,結果導致體重回升。這時候,藥物治療就能發揮關鍵作用。

近年來受到重視的中樞型減重藥物,就是專門針對大腦食慾機制下手,幫助患者維持術後成果。特別是對於嘴饞、忍不住零食誘惑的患者,藥物可協助部分患者減少進食衝動,減少心理壓力與挫敗感。宋天洲副院長也提醒,縮胃手術後因胃排空加快增加飢餓,不一定適合使用腸泌素針劑,這個階段使用反而可能帶來更多不適,也提醒患者切勿指定用藥;在術後階段,中樞型口服藥物會更合適。

宋天洲副院長進一步說明,中樞型的藥物主要透過兩種方式發揮作用:

• 抑制食慾:藥物透過調控大腦的食慾中樞,幫助減少飢餓感。

• 調節獎勵系統:藥物能降低「看到就想吃」的衝動,減少對零食或高熱量食物的強烈渴望。

隨著今年台灣核准多款新型減重藥物,患者有了更多選擇。不過,是否適合每個人、在什麼時機介入,仍需要醫師根據個別狀況來評估。

另外,對怕打針的患者,或是長期施打針劑後有經濟負擔的人,口服藥物就是一個重要的替代方案。宋天洲副院長強調,治療必須量身訂做,找到適合自己且能長期維持的方法,才是避免復胖、保持健康的關鍵。

高度減重需求:手術與藥物合併療法

對於希望減掉40%以上體重的患者,單靠手術或單一藥物往往不夠。宋天洲副院長表示,這類患者通常採合併療法:如中樞型藥物搭配腸泌素藥物降重,甚至手術與藥物並行,有助於治療計畫的進行。合併療法能在臨床上提供更多彈性,也有助於體重控制和慢性病管理。

二次手術患者:先從藥物與營養介入

部分患者因復胖或第一次手術效果有限,會考慮二次手術。宋天洲指出,醫師通常先以藥物與營養計畫介入,藉由改善生活習慣,協助控制體重,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次手術。

藥物當道世代,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減重藥物。若患者有精神疾病或其他慢性病,醫師會評估副作用與安全性。藥物劑量會依患者反應逐步調整,不必強求達到最大劑量,重點是效果與安全兼顧。患者也需配合生活方式改變,如規律飲食與運動,才能讓醫療介入發揮最大效益。

長期追蹤:減重成功的關鍵

義大大昌團隊在復胖病人的追蹤經驗豐富。宋天洲副院長強調,減重不只是數字下降,更是身心健康的整體改善。對不同BMI、不同減重目標與慢性病狀況的患者,藥物與手術的角色各有不同。

義大大昌醫院透過透過定期回診、藥物調整、營養管理及心理支持,全程陪伴患者。這樣的全人醫療、全人照護模式不僅降低復胖風險,也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讓減重不只是短期成果,而是真正改善生活品質。

查看原始文章

甜食、澱粉上癮?中國醫談:中樞型減重藥物如何應對「食物噪音」

台灣健康醫療網

【減重專輯】到處都是減肥陷阱! 甜點、米飯控如何與頑固脂肪分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