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求職騙案倍增 今年首5月逾2千宗涉款4.8億
警方今年頭5個月錄得2148宗網上求職騙案,損失金額逾4.8億元,宗數及金額均比去年同期升近一倍,最高一宗的損失金額超過600萬,受害人年齡低至12歲。
警方表示,騙徒會假扮大機構代表,包括著名的旅遊平台「Agoda、Skyscanner」,提出只要完成為商品攢寫好評,或追蹤明星帳戶等簡單任務,就可以得到報酬,獲得當事人信任後,騙徒就會誘使受害人投入金錢,完成聲稱回報高的任務。
化名陳女士的受害人50多歲,是一名家庭主婦,去年底被不明人士加入通訊群組。騙徒一開始以少量回報及簡單任務,誘騙陳女士將錢匯入指定戶口,指完成任務後,會發還回報及之前存入的款項。陳女士其後分24次轉賬到指定戶口,嘗試取回金錢期間,被指操作不當導致系統出錯,騙徒藉此拒絕發還款項;亦因多次大額轉帳被銀行暫時凍結戶口,才警覺受騙報警,損失逾230萬元。
陳女士說,當時騙徒以超市牌子獲得她的信任,「每當感覺受騙時,騙徒就給我信心,一步一步令我進入陷阱。」她指,得知受騙後感到很焦慮,身邊沒有朋友可以分享,因不想家人擔心而不敢告訴他們,曾一度想過自殺。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表示,騙徒掌握受害人「搵快錢」的心態,先以簡單任務令受害人投入,「騙徒與受害人一直進行心理博弈,以高回報、零風險作利誘,由於人會傾向遵守承諾及決定,一旦開始便難以抽身。」他說,騙徒亦會在群組給受害人「群眾壓力」,令他們不得不完成任務;並給予「限時」機會,令受害人擔心錯失機會;更會偽裝關心受害人,令他們有「被愛」的感覺,以心理戰術,誘騙受害人愈踩愈深。
警方提醒市民,可進入通訊軟件,將「群組邀請權限」改為僅限聯絡人;提防「任務解鎖」等字眼,亦要特別留意一些無需學歷或經驗,即可獲得優厚報酬的工作,並關心身邊的家人,如察覺親友受騙,要給予他們支持及陪伴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