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健保政策接軌國際!口服BTK抑制劑納健保 擴增精準治療提高生活品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26日02: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血癌治療新紀元,健保創舉接軌國際,三項重大給付政策將於10月1日齊上路。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台灣健保在9月全球血癌宣導月,展現了對血液腫瘤治療的前瞻性。自2025年10月1日起,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涵蓋三大血癌: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被套細胞淋巴瘤(MCL)。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共同出席記者會,一起慶祝這項突破傳統治療瓶頸的政策,它縮短台灣與國際差距,為病友與家庭帶來希望。據健保署估計,超過1,100名病友將受惠,年度藥費投入近19億元。

精準醫療時代來臨 標靶藥物成關鍵

癌症治療正從傳統化療走向精準醫療。BTK抑制劑透過阻斷腫瘤細胞的信號路徑抑制生長,療效更專一,也減少化療帶來的全身性毒性。口服用藥不僅提升病友耐受性,也讓無法承受高強度化療的高齡或多重共病患者有了安全選項。此進展讓病友能以更有尊嚴的方式接受治療並改善生活品質。

濾泡性淋巴瘤 第三線治療缺口被填補

濾泡性淋巴瘤是最常見的惰性淋巴瘤,特徵為「可治療但易復發」。過去病友在接受兩線治療後,往往缺乏有效選擇。張明志醫師指出,BTK抑制劑聯合療法納入第三線暫時性支付,補上治療空窗,並與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指引同步。台灣成為少數率先納入的國家之一,象徵在國際醫療上邁出重要一步。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高危病友迎新希望

CLL的治療此次也有重大突破。過去BTK抑制劑僅限於具特定基因缺陷的病友,然而臨床上約三成屬於「IGHV未突變」高危群,卻缺乏合適的二線療法。健保此次擴大給付,讓這些病友能在二線治療使用標靶藥物,並全面納入三線治療,確保病友在治療過程中至少有一次使用機會。此舉與國際標準接軌,為高風險族群帶來關鍵契機。

被套細胞淋巴瘤 突破限制延長生存

MCL屬侵襲性血癌,常在一線治療後數年復發,傳統療法難以根治。張明志醫師表示,過去健保對復發或難治病友的給付有上限,限制治療延續。這次新政測取消限制,使病友能持續治療,不僅減輕財務壓力,也爭取更多「生存紅利」,大幅改善病友預後。

財務壓力龐大 病友需求獲回應

柯博升理事長與葉士芃理事長一致認為,這次政策回應了長期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三大擴增給付填補了FL治療空窗,為CLL高危病友帶來曙光,也突破了MCL治療限制。此舉象徵台灣血癌照護邁入新紀元,讓病友獲得更及時的治療機會,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此外,嚴必文副執行長指出,血癌病友長期承受身心與財務壓力。此次給付擴大,預計可嘉惠約250名病友,每戶每年可減少約190萬元支出。她強調,這不只是數字,而是真實改變病友生命的重要一步。不過,仍有藥物受限於給付時程,一旦時限到期,病友將再度承受財務壓力。因此基金會呼籲,健保應持續增加新醫療科技預算,以提供更完整與長期的照護。

治療展望 從致命疾病走向慢性可控

隨著醫學進展,部分血液腫瘤已逐步轉變為可控的慢性病。張明志醫師提醒,若出現疲勞、發燒、夜間盜汗或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應及早就醫。除了藥物,心理與社會支持同樣重要,共同打造完整的照護環境,讓病友在治療路上不再孤單。

查看原始文章

他血紅素不足不能捐血以為太累 就醫一驗竟是「急性血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微創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不開胸也能治療主動脈弓血管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