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2歲童燒不停、手腳「腫得像麵龜」 原來是川崎病惹禍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0月31日09:45

一名2歲男童連日反覆發燒,手腳「腫得像麵龜」、雙眼佈滿血絲、嘴唇乾裂發紅,脾氣開始煩躁不安,診所醫師察覺狀況有異,建議儘快送急診檢查,研判是有猝死風險的急症「川崎病」惹禍。

一名2歲男童連日反覆發燒,手腳「腫得像麵龜」送急診檢查,研判是有猝死風險的急症「川崎病」惹禍。(圖/NOW健康)

川崎病侵犯兒童全身性血管 冬季至初春為好發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邱俊諫表示,病童到院後立刻安排抽血,結果顯示發炎指數明顯上升,白血球、肝指數偏高,且有輕度貧血症狀,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時,發現冠狀動脈有週邊白亮及末段無漸縮(lose of tapering)徵兆,確認是川崎病,於是立即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與阿斯匹靈治療,兩天後順利退燒,精神也漸漸恢復。

邱俊諫醫師指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種侵犯兒童全身性血管的血管炎,尤其特別容易傷及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1967年時由日本醫師川崎富作首次提出,在當時的川崎富作僅是一位開業醫師,他憑藉臨床觀察歸納,發現這個疾病,至今此病仍是亞洲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疾病之一,根據國內統計,每年、每十萬名兒童中約有83人患病,其中冬季與初春為好發季節。

病童就醫時出現連日高燒不退、手腳末端紅腫以及多形性皮疹等川崎症症狀。(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不過,邱俊諫醫師也強調,目前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學界推測可能與免疫系統對感染性或環境因子的異常反應有關,至於診斷條件除了發燒持續5天以上外,須包括以下5項特徵中至少4項,例如雙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症狀(唇紅舌紅、草莓舌)、手腳末端紅腫、多形性皮疹、頸部單側淋巴結腫大(>1.5 cm)等。

然而,這類「不典型川崎病」案例並不少見,雖沒有符合全部症狀,只要出現持續高燒不退、抽血顯示強烈發炎反應,或心臟超音波出現冠狀動脈變化,醫療團隊就需高度懷疑並及時治療。

兒科醫師提醒診斷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若盡快接受治療可大幅降低併發症風險。(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發病後10天內為黃金治療期 施打免疫球蛋白降低血管瘤風險

邱俊諫醫師提醒,目前標準治療是在發病10天內施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大幅降低冠狀動脈併發症、血管瘤風險,同時在急性期合併高劑量阿斯匹靈,即使無冠狀動脈變化,出院後患者仍要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6至8周,預防血栓。

邱俊諫呼籲,診斷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若在發病10天內接受治療,冠狀動脈病變的機率可降至4%以下,萬一未能及早診斷與治療,則約有20%至25%病童會發生冠狀動脈瘤,日後恐導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即使完全康復的病童因發炎過的血管內壁與正常兒童不同,出院後仍需由兒童心臟科醫師定期追蹤,持續守護孩子心臟健康。(NOW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NOW健康2歲童燒不停、手腳「腫得像麵龜」 原來是川崎病惹禍

【延伸閱讀】

史上最強風暴致加勒比海50死 逼近百慕達「颶風警報急發布」

中天新聞網

坣娜肺腺癌離世 研究:高糖、高脂飲食恐成肺腺癌推手

中天新聞網

遭「匿名留言性騷」!台中女學生情緒崩潰 控校方消極處理

中天新聞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