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勇敢孩子】如何培養出敢說「不」的孩子?家長可依年齡階段採用不同引導方式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27日11:00 • 發布於 10月27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勇敢、自信,面對困難時不輕易退縮。心理學研究指出,勇氣並非天生,而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家庭互動與環境影響下逐步建立起來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挑戰也不相同,家長若能根據孩子的發展特徵提供合適的支持,便能幫助他們在每一階段都更堅定地邁出一步。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挑戰也不相同

Photo from MamiDaily

幼兒期(3至6歲):安全感是勇氣的根源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世界以父母為中心,安全感就是他們面對世界的勇氣來源。專家建議家長多陪伴、多傾聽,讓孩子知道「有需要時,大人一定會在」。

透過日常生活中小小的鼓勵,例如讓孩子自己倒水、整理玩具、表達意見,都能建立自信與主動性。當孩子知道「我可以試試看」、「爸媽會支持我」,他們更願意在新環境中勇敢嘗試。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世界以父母為中心,安全感就是他們面對世界的勇氣來源

Photo from MamiDaily

小學階段(7至12歲):學會分辨對錯 勇於發聲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更強的同理心,也會察覺社會中的不公平或欺負現象。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欺凌」、何時該請大人介入,以及如何以安全方式表達反對。

例如當孩子看到有人被取笑時,可以教他用簡單的方式打斷或轉移話題:「我們去玩別的吧。」讓孩子明白,不必成為英雄,但可以選擇站在對的一邊。

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欺凌」、何時該請大人介入,以及如何以安全方式表達反對

Photo from MamiDaily

青少年期(13至18歲):給予信任與空間 培養行動力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開始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也更願意關注社會議題。家長可以與他們討論真實事件,例如校園不公、歧視或社群暴力,並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父母不再只是告訴孩子「要勇敢」,而是讓他們有機會實踐勇氣——無論是為同學發聲、參加志願活動,或投入關心的議題。當大人以身作則,孩子也會學會冷靜地表達立場、面對不同意見而不退縮。

家長可以與他們討論真實事件,例如校園不公、歧視或社群暴力,並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閲讀:

【公德心】小朋友食客餐廳內勁大聲睇片兼爆粗 6歲女童上前聰明用1句成功勸退

延伸閲讀:

【手機上癮】調查:沉迷手機3年大腦停止生長 日中三生腦力停留小六階段 溫再多書都冇用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誰是誰非】媽媽讓4歲女先飲水後付款 超市店員斥偷竊要求10倍賠償

MamiDaily

【告別初老】日本營養師 公開獨家「回春早餐」餐單 一星期逆齡10歲不是夢

MamiDaily

【感情破裂】夫妻旅行慶祝結婚25周年 太太途中因一件蛋糕 決心離婚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